寫字要用2B智慧筆,紙扇要用“獨佔鰲頭”扇,“孔子禦守”祈福卡莫忘隨身帶,孔廟、文昌宮一定要勤去拜拜……中評發
5月22日、23日,今年度的“中學學生基本學力測驗第一次測驗”(簡稱“國中基測”)在全臺登場。全臺灣約有30萬名考生分在18個考區應試,共設置208個考場、7420個試場;此外,在大陸東莞、華東設有2個考場,共360名考生同步測驗。
“國中基測”備受關注
23日上午,記者來到臺北建國高中考點,但見學校的大門口、走道擠滿了人。在設置考場的教學樓下的過道兩邊,許多家長席地而坐,身旁備有扇子、飲料;組織學生前來應試的中山、善道等中學也在此“擺攤”設立服務處,為該校考生提供開水、飲料,並在相近的樓面為考生開設休息點;現場還有許多低年級的學生,手舉寫有“獨佔鰲頭”“金榜題名”的小扇子,為應試夥伴加油打氣。
“國中基測”如同大陸的初中升高中考試,不同的是,大陸升學考只有期末一次的統考,而臺灣的“國中基測”一年有兩次,第一次考不好或沒參加的可參加第二次“基測”。盡管臺教育主管部門為使偏鄉或離島的初中生能留在當地高中入學,出臺了“每學期一萬元就近入學獎學金”的政策,但由于高中有公立與私立之分,所處位置有市內與市郊之別,教學質量、升學率也就大有差別,“考入理想高中”就成了參加基測的學生為之奮鬥的目標,同時也引發教育部門、家長們的高度關注。一位家長對記者說:“希望孩子考上公立高中,這樣既可省一半學費,以後考個好的大學也比較有把握。”
求神求佛求考中
5月21日,記者來到臺北孔廟,只見前來上香的人潮絡繹不絕。廟管會的人員說,每年“國中基測”前都有家長帶學生前來祈福,不過今年來的特別多,大約增加了三倍之多。在孔夫子神像前,許多家長、學生上香之後,便將寫有“恭請孔夫子君保佑學生基測考試順利”、“爭取理想學校”等祈福卡片和準考證復印件插在花籃上。就連外縣市的學生也專程到孔廟祈求孔子保佑。
廟內係列祈福商品因而大受歡迎,“孔子禦守”祈福卡賣到缺貨,還有南部學校下訂單,不少老師流行買智慧筆(2B鉛筆)給學生當禮物。除孔廟外,還有多座廟宇也涌入考生、家長祈求金榜題名,例如臺北文昌宮、芝山巖惠濟宮、龍山寺、行天宮等,都是熱門的上香廟宇。
更有意思的是,花蓮“壽豐國中”考前為應屆畢業考生120多人,舉辦“點金榜”祈福活動,先由校長李智明點榜,再由學生拿朱砂筆在榜上點自己的名字,象徵金榜題名,老師還送紅包文具福袋,以及包子、粽子給學生,讓學生考試有自信,表現出應有水準。
島內推動“中考”免試
據了解,今年臺灣教育部門推動高中免試入學,鼓勵就近入學及就讀職校,使得今年第一次基測報名人數比去年少了1.4萬多人,創下歷年最低紀錄。教育部門負責人表示,未來仍將逐年擴大高中及五專(職校)的免試入學比率,預期以後基測報名人數還會持續下降。
此外,今年八月進入私立高中就讀的學生,教育主管部門將編列新臺幣8億元,補助公私校學費1萬多元不等的差額,私校生可全面比照公校,每學期只要交5000至6000元學費,估算有8萬多人可受惠。明年再擴至高一、高二,後年則擴及全部私校生。如此即可讓學生依自己興趣及能力選校,讓基測考試的相對壓力變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