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春運忙 同胞情升溫

時間:2011-01-31 13:37   來源:中評社

  中評社香港1月31日電(特約作者 王名舟)2011年1月19日,是中國兔年春運大幕正式拉開的日子。與中國其他地方一樣,臺灣海峽空中、海上的航線也更加繁忙起來。

  自從2008年12月15日大陸與臺灣大三通正式啟動,兩岸人民往來通行再也不為一灣淺淺的海水所阻隔了。每到節假日,兩岸同胞回家的、旅遊的、探親的、訪友的、出公差的、跑生意的、年輕的、年老的......,各色人等,熙熙攘攘,穿梭兩岸。既匆忙又自在,既快捷又平安。

  為了迎接今年春運日益增加的旅客人流,大陸各航線的經營主管部門早早地進行了規劃和準備。據有關方面統計,連接臺灣馬祖與福州馬尾的"兩馬"航線和連接廈門與金門的"廈金航線",今年春節期間日均接待的旅客人數將分別突破200和6萬人次,比往年有所增加。為此,兩岸海運界都增加了投入營運的船舶,同時加強邊檢,制定客流高峰時期工作預案;在高峰期增開驗證通道,設立"團體驗放"、"需扶助人員"通道等方便特殊人群通關措施。

  在航空運輸方面,海峽兩岸航班在春運期間除增加加班包機外,年前還新增了徐州、無錫、泉州和三亞四個定期客運通航點,航班飛行架次較往年有較大幅度增加。

  海峽兩岸春運興旺是寶島臺灣與祖國大陸民間交往日益熱絡的具體表現;而民間交往熱絡升溫則必定提升兩岸同胞親情。

  春節前,大陸富商陳游標先生赴臺發放善款濟貧獻愛心就是一個十分令人感動的實例。在臺灣相關人士的協助下,江蘇黃埔再生資源利用有限公司董事長陳游標先生率領的企業家代表團與家人一行1月26日低調抵達臺灣。從27日起,一連數日,從北到南,風塵赴赴,在城市和鄉鎮地發放萬元紅包善款濟貧,受到臺灣民眾的齊聲稱讚和歡迎。領取紅包的貧困民眾,包括跪地攔路的父女、拄著拐杖的老人、身心障礙的學童以及白髮蒼蒼的榮民。據記者報道,在紅包發放現場,"臺下的貧民個個激動萬分,全場鼓掌長達3分鐘之久,感謝陳游標的善行"。

  這的確是一種人間大愛的展現,讓人們再一次看到了兩岸同胞血濃于水的深切感情。陳游標先生説他此次赴臺灣行善是他多年來想做的感恩之旅。他帶去的不僅僅是他個人的深情,同時也折射出大陸同胞對臺灣同胞的整體關愛。

  其實,寶島臺灣的許多善心人士早就開始這樣做了。他們也把他們的深情傾注在祖國大陸的發展事業上。溫世仁先生就是一個永遠值得兩岸人民懷念的赤子。他白手起家,通過自身奮鬥成為一名成功的企業家。為了幫助大陸西部大開發的事業,他展現人生的大愛和無私的關懷,來到貧困的甘肅農村,投下鉅資,誓言實現"西部開發十年可成"的夢想。他胸懷寬廣的中國情懷,奔忙於祖國西部的窮鄉辟壤,要實現以網路帶動西部農民擺脫貧困的"千鄉萬才計劃"。然而就在事業顯現勃勃生機之時,他積勞成疾,于2003年12月4日突然中風逝去。他的故事成為千萬西部農民和山區孩子的心頭的巨痛和遺憾。現在,溫世仁先生的遺願就象他種下的"愛的新苗",一天天在萌發成林。

  兩岸同胞親情日益加深還表現在面對災害時共渡患難的事跡上。在過去的許多年裏,一遇大災,同胞相助的親情便如涌泉一般奔流不息。人們記憶猶新的921大地震、汶川大地震、八八水災、舟曲泥石流 ......,不盡的捐贈與溫情,象一根根素潔的緞帶,把海峽之情連接到一起。

  人們常説兩岸人民血脈相連,在戰勝疾病方面得到了真實體驗。從1998年,臺灣慈濟骨髓庫第一次送骨髓至大陸救助白血病患者開始,至2010年1月,十二年間,中華骨髓庫與臺灣慈濟骨髓庫互相捐贈造血幹細胞已達近900例。兩岸骨髓庫密切的合作關係中,臺灣慈濟骨髓庫給予了大陸同胞更多無私的幫助,功不可沒。

  在經貿方面,大陸人民長期讓利給臺灣更是歷歷可鑒。有學者研究,自上世紀八十年初大陸實行改革開放,兩岸經貿關係日益熱絡。大陸以廣大的市場和資源提供臺灣經濟發展。大陸人民儘管不富裕,但對台貿易一直處於逆差狀態。資料顯示,截止到2002年底,大陸對台貿易逆差累計達到1826.77億美元。近年來由於三通實現和ECFA簽署,這種逆差更加呈現擴大趨勢,例如,以年逆差數額計,2002年314.77億美元,2005年581億美元,2008年775億美元。在剛剛過去的2010年,據大陸商務部最新公佈的數據,這種逆差更達到860.1億美元。大陸同胞對臺灣同胞的大愛付出又可見一斑。

  是的,兩岸一家親,不應分彼此。兩岸同胞情,來往情更深。

  "每逢佳節倍思親"。唐朝詩人王維道出的思鄉之情綿延到廿一世紀的今天,正由兩岸同胞的旅客人流在海峽上空飛翔和海面航行的船艏激蕩。人們盼望著早一刻見到親人,早一點回到故鄉。

編輯:劉瑩

相關新聞

圖片

本網快訊

熱點新聞

奇聞趣事

兩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