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免稅發出了重視小微企業信號的同時,其他相關政策也須呼應。如此,才有可能形成對實體經濟充分發展的環境,強化經濟增長的真實性。
24日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決定,為支援小微企業發展,按照公平稅負原則,從今年8月1日起,對小微企業中月銷售額不超過2萬元的增值稅小規模納稅人和營業稅納稅人,暫免征收增值稅和營業稅。據估算,這將為超過600萬戶小微企業帶來實惠。
扶持小微企業,有直接的政策效應。小微企業規模雖小,但拉動經濟和就業的作用顯著。其生存和發展環境越優化,經濟和就業率增長的穩定度就越高。除此之外,扶持小微企業,還發出了重視實體經濟的強烈信號。儘管二季度和上半年的經濟數據表明,中國經濟還遠離下限,仍在合理區間運作,但不能不看到,導致經濟下行的內部因素並沒有消除。這特別表現在實體經濟獲得資金的機會成本仍然偏高,發展空間仍然狹窄上。小微企業因為信用較低的特性,更易感受到“資金饑渴”。
在M2(廣義貨幣供應量)業已衝到百萬億元大關以上後,緩解小微企業的資金緊張情況,改善其生存環境,就更難從流動性導向的角度去做文章。單純採取向小微企業開閘放水的方法很可能導致的情況是,一方面“水”被截留,另一方面銀行貸款風險增加。在這種情況下,改善小微企業環境,就只能從政府讓利的角度做文章。
暫免征收增值稅和營業稅,是因為從總量來看,財政存款餘額和財政專戶餘額趴著數以萬億的賬。政府有條件對小微企業讓利,這實際上就是盤活財政存量,提高政府資金的使用效率。
而政策發出的另一個強烈信號是,近年來,一些地方因受財政增幅放緩壓力,加大了徵稅和收費的力度,個別地方甚至出現了違規徵稅現象。小微企業作為博弈能力相對較弱的經濟組織,更容易因此萎縮。免稅政策一齣,等於設定了對於發展小微企業的保護線,這有助於地方稅費政策的糾偏。
小微企業免稅,只是盤活財政的第一步。儘管小微企業因免稅而受益的規模和人群比較龐大,但實質獲益並不算大。目前一般行業的社會平均利潤率只能維持在5%—10%之間,免稅雖然可以增加小微企業的利潤率,但還難以説小微企業的生存環境就此完成了優化。
比如,如果地方出於財政考量“以費代稅”,那麼不僅免稅政策會打折扣,而且小微企業的環境就也沒有改善。因此,在免稅發出了重視小微企業信號的同時,其他相關政策也須呼應。如此,才有可能形成對實體經濟充分發展的環境,強化經濟增長的真實性。
(本報特約評論員徐立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