貸款利率放開 銀行盈利能力將加速分化

2013-07-26 09:01     來源:經濟參考報     編輯:林天泉

  一石激起千層浪。7月19日晚間央行宣佈取消貸款利率下限的消息,在市場上已發酵了整整一週。

  實際上,央行利率市場化的推進,市場普遍感到擔憂的是,銀行現有盈利模式將在未來受到衝擊。業內分析人士認為,儘管從資金成本等各方面因素考慮,銀行貸款利率下浮的空間不大,但長期來看,大型銀行或許會以更低的利率來爭奪優質客戶,而中小型銀行則將需要通過業務創新以及搶佔小微企業市場來鞏固盈利能力。總體而言,利率市場化的推進將進一步逼迫銀行經營模式轉型。

  信貸供需依舊疲弱銀行擴張衝動不大

  央行宣佈,自2013年7月20日起,全面放開金融機構貸款利率管制,取消金融機構貸款利率0.7倍的下限,由金融機構根據商業原則自主確定貸款利率水準;取消票據貼現利率管制,改變貼現利率在再貼現利率基礎上加點確定的方式,由金融機構自主確定;對農村信用社貸款利率不再設立上限。不過,對於個人住房貸款利率,央行明確“暫不調整0.7倍的利率下浮下限”。

  今年下半年,經濟增速下行的壓力增大,同時,信貸供需依舊疲弱。在此背景下,華創證券研究所宏觀分析師華中煒認為,“在貸款利率下限放開、規模約束放開的背景之下,在經濟下行期,由於企業運作風險增加,銀行需要把控運營中的風險,因此,就不存在以價格優勢擴大市場份額的衝動;不過,如果在經濟上行時期,資金供需兩旺的情況下,銀行系統性風險下降,就存在利用降低貸款平均利率擴大市場份額的可能性。”

  中金公司首席分析師彭文生認為,貸款利率下限取消短期內對銀行盈利無重大影響。“據我們了解,很少有貸款利率位於0.7倍的下限。貸款額度管制的存在也限制了信貸的供給,貸款定價實際上由貸款需求決定。除非宏觀經濟下行明顯抑制貸款需求,實際貸款利率不會顯著下降。另外,調整票據貼現利率定價機制不會産生實際影響。票據貼現利率實際上已經由市場化決定了,該規定只是確認了現行的行業規則。”彭文生稱。

  存貸利差逐步收窄利潤將受擠壓

  受資金成本等因素的影響,業內判斷,未來銀行貸款利率下浮超過30%的難度依然較大。

  “目前,各上市銀行平均資金成本一般在3%左右,但加上資金成本、管理成本、風險成本等,銀行貸款綜合成本應該在5%以上,而相應的一年期貸款基準利率為6%,這意味著即使一筆銀行貸款零利潤,下浮的空間也不到20%。”中國農業銀行宏觀經濟分析師付兵濤分析稱,“如果參照企業直接融資利率,目前企業直接融資利率一般是在3-6個月期Shinbor基礎上加點,6月份流動性緊張事件之前,6個月Shinbor利率一直維持在4.1%左右,近期則在4.2%上下波動,如果加50個基點就是4.6%,相當於一年期貸款基準利率下浮23%。實際上,儘管去年六七月份央行已經將貸款利率下限擴大至下浮30%,但在央行公佈的金融機構貸款浮動佔比數據中,仍然只有下浮10%以內這個分類,並沒有下浮10%以上的數據,這也從側面説明下浮10%以上的貸款很少。”

  不過,長期來看,貸款利率下限的放開還是會對銀行利潤帶來一定衝擊。彭文生判斷,“未來,同一客戶的貸款成本將出現下降,但銀行整體貸款利率的變化將取決於客戶結構的調整。由於宏觀經濟放緩,銀行對於高品質客戶的貸款議價能力在過去的幾個月裏已經下降,不過銀行對中小企業的銀行貸款議價能力依然較強。”這意味著,貸款利率下限的放開目前還不至於立刻給小企業帶來看得見的“實惠”,相反,隨著鐵路投資的推進和基礎設施建設投資擴大,一些優質大客戶可能會獲得較低的貸款利率。

  一位大型銀行戰略研究部人士亦對《經濟參考報》記者表示,“未來,大型銀行在信貸方面的競爭,可能會存在以降低貸款利率來爭奪優質客戶,這客觀上對銀行利潤將造成一定的擠壓。”

  正因如此,隨著利率市場化改革的推進,存貸利差縮窄的盈利風險將導致銀行貸款利率需要尋找新的市場平衡,這最終將推動銀行經營管理轉型。

  商業模式亟待差異定位

  多位業內分析人士均認為,利率市場化將壓低銀行的存貸款增長速度,面對利差收窄,一些銀行可能會期望通過做大規模來“以量補價”。並且,利率市場化也將催生銀行業商業模式的差異化,促使商業銀行經營模式從目前的同質化商業模式轉向差異化定位。

  交銀國際分析師李珊珊認為,“由於大銀行大企業客戶佔比高,貸款下浮佔比更高,貸款利率放開對大銀行影響更大,客戶結構轉型的壓力更大。從2012年的數據看,我們看到中行在上市銀行中的貸款平均收益率最低,貸款下浮佔比可能更多一些,民生、重慶農商行、寧波銀行的貸款收益率最高。但如果綜合考慮未來存款利率市場化,小銀行整體影響更大,但小銀行也將更加分化。”

  對於中小銀行而言,尋求競爭中的優勢,佔據小微企業市場是一個方向。華中煒分析稱,“國有銀行經營的多元化方面明顯好于中小銀行,非息差收入佔比超過20%,顯著高於股份制銀行和城市商業銀行。個別股份制銀行有超過20%的,如民生銀行25.3%和興業銀行28.1%,但大部分均在15%以內,城市商業銀行則更低。換句話説,中小銀行的中間業務的創新能力不如大型國有商業銀行,如果不進行特殊的定位,發揮自己的優勢,中小銀行的處境將較為困難。”

  華中煒進一步判斷,“利率市場化後,商業銀行的差異化和分化會成為一個主線,這有利於倒逼商業銀行改變趨同的商業模式,尋求具有相對競爭優勢的領域,因此,總體上有助於提高金融資源的配置效率。總體而言,大型銀行需要更多關注綜合發揮多種金融工具為大型企業提供多元化服務,而中小銀行則需要轉向更為清晰的、有相對定價能力的小微企業。”

  付兵濤判斷,隨著央行貸款基準利率淡出之後,商業銀行之間則有可能會逐漸形成一個類似國外最優貸款利率的貸款參考利率,即由上市銀行給出一個平均最優貸款利率,作為所有銀行貸款的利率參考。那麼,未來,商業銀行強弱格局將更加清晰,並且戰略佈局將更具差異化。

延伸閱讀

訂閱新聞】 

更多專家專欄

更多金融動態

更多金融詞典

    更多投資理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