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改革:需國家地方草根三方互動

2012-09-20 09:09     來源:廣州日報     編輯:王君飛

  繼央行副行長潘功勝16日在一個學術論壇上提示了十二五金融改革的重點內容之後,17日央行正式發佈《金融業發展和改革“十二五”規劃》。可以看到,多數專項規劃在作為十二五開局之年的2011年已出臺,相比而言,金融業規劃有些“姍姍來遲”,體現了其中頗多困惑與難點。

  總的來看,新規劃依然保持了傳統規劃報告習慣於原則性描述的特點,在推動具體改革和實施方案方面還存在模糊性。

  眾所週知,金融的市場化改革與發展,已經落後於整個國家現代化進程,難以充分滿足各類主體的合理金融需求。但是,由於金融問題影響經濟社會各層面,且深入牽扯各方利益,所以推動實質性改革的難度一直很大。有鋻於此,與其面面俱到,不如抓住上中下三個層面的核心環節。

  首先,對於改革中遇到的問題,近年來的主流觀點是缺乏頂層設計,在金融領域也是如此。然而,如果把頂層設計簡單定義為改革的整體思路和框架謀劃,則會遇到兩方面問題。一是對作為設計者的政府部門來説,需要的是戰略視野超群的治國精英,否則一旦頂層設計出現偏差,帶來的災難是更嚴重的。二是會不會在執行中導致效果與初衷背離,使改革成為部分人謀利的手段。這在現實中都是很難的。因此,真正的頂層金融設計,一方面應是增加法律制度的完善,如金融機構破産法、放貸人條例等,而非行政規定與政策文件。另一方面,則是制定和推動改革的主體,不應是金融監管部門,因為其基本職能就是控制風險,而金融改革必須承受風險,這會出現內在目標衝突,所以要設計出以改革為純粹目標的推動主體。

  其次,自下而上改革相比自上而下一直難有突破,雖然近期成為熱點,但也要注意的是,基層金融改革的著力點不應落在地方政府身上,而是真正重視草根金融,在服務小企業和居民方面實現創新。回顧歷史,1141年法國出現證券雛形、1384年佛羅倫薩誕生了第一張保單、1580年的威尼斯銀行呈現現代銀行特點,銀證保三行業的發展無疑都源於草根。即使在管製程度不斷增加的現代市場經濟國家,草根金融仍然保持了巨大活力。對於我國改革開放以來上層推動的後髮式金融增長來説,更需要充實草根金融的發展土壤,使高高在上的金融業“走下神壇”,走向民生。

  最後,頂層與草根缺乏中間銜接和溝通,是包括金融在內的諸多改革出現問題的關鍵。尤其是近些年的金融改革,與大多數草根企業和居民的需求開始拉大距離,或者著眼于金融業自身的“遊戲”,或者偏好“傍大戶”。這就需要強調國家、地方、草根三個層面的金融發展和創新的銜接和互動,建立資訊和訴求的傳遞與平衡機制,從而避免改革片面性與脫節。   楊濤(中國社科院金融研究所研究員)

延伸閱讀

訂閱新聞】 

更多專家專欄

更多金融動態

更多金融詞典

    更多投資理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