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普益財富公佈了今年1-5月黃金理財産品盤點情況。數據顯示,黃金類理財産品發行數量飆升,中資銀行超過外資銀行成發行主力,但産品收益整體表現平平。
統計數據顯示,今年1-4月份,銀行發行的黃金類理財産品(包括直接投資于黃金、掛鉤黃金價格或相關資産的理財産品)達47款,遠遠超過2011年全年發行的29款。其中第1季度發行33款,與去年同期的9款相比增幅高達267%。
與2011年外資銀行超過六成的發行比例不同,今年1-4月,5家中資銀行成發行主力,達40款,佔86%。其中,中國工商銀行和中國銀行共發行33款産品,在發行總量中的佔比超過七成。
從收益類型來看,絕大部分黃金類理財産品均為保本型(包括保證收益型和非保本浮動收益型),共有45款,佔比達到96%,這與2011年該類産品發行情況類似。今年年初以來,由於金價走勢低迷,部分銀行開始發行一些看跌型的黃金類理財産品。截至5月17日,普益財富的統計數據顯示共有36款黃金類理財産品在1-5月到期。
儘管發行情況火爆,但收益情況不盡如人意。
數據顯示,今年截至5月17日到期的黃金理財産品整體表現平平,實現高收益和未能實現高收益的産品各有16款。從實現高收益的産品來看,消極看漲型的産品居多;在未實現高收益的産品中,積極看跌型的産品居多。儘管金價從3月份開始出現一輪下跌並且在5月進一步大跌,但眾多看跌型産品均踏錯“節奏”,而看漲型的産品中除了消極看漲型産品表現較好外,其他産品也表現不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