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寬鬆格局正在慢慢形成,而政策偏暖的情況將持續下去。在這樣的背景下,工業品下跌空間不大,而農産品中的一些主要品種比如白糖、棉花、菜籽油,由於受到收儲政策的支撐,下方空間也並不大。
國際宏觀經濟動蕩
五月份以歐洲債務危機為主的系統性風險再起波瀾,法國總統更疊和希臘政府組閣失敗加重了債務危機,特別是希臘,假如退出歐元區,對整個市場形成系統性壓力,這也是未來幾個月面臨的最大的宏觀面壓力。但我們從近期的八國集團峰會上可以看到歐洲各國的努力,政治領袖們打算提出一些提案,這些提案包括授權歐元區5000億規模救助基金ESM直接資産重組歐洲的不良銀行,以及共同承擔責任的歐元區債券等。這顯示各方對於歐洲的危機是採取積極的解決態度的。
美國方面,受歐元區政治動蕩的影響,歐元大幅貶值,美元指數連續上漲,然而從美聯儲發佈的4月24日到25日貨幣政策制定會議的會議紀要可以看出,在這份遲來的紀要中美聯儲表示不排除繼續出臺刺激政策來維持美國經濟復蘇的可能,因此一旦希臘退出歐元區,或者歐元區經濟進一步惡化,不排除QE3的推出。
國內寬鬆的貨幣政策預期
國內CPI數據從2月份同比上漲3.2%到3月份的3.6%再到4月份的3.4%,通貨膨脹已經控制在一個穩定的範圍,這無疑為後續的寬鬆貨幣政策提供了必要條件。另外,“保增長”已改為“穩增長”,由此讓市場對貨幣政策預調微調有了更多預期,作用在商品市場上,就是看多預期得到支撐。
事實上,國內上半年已經有了寬鬆貨幣政策的苗頭,央行5月12日宣佈,從5月18日起下調存款類金融機構人民幣存款準備金率0.5個百分點。這是央行年內第二次下調存款準備金率,也是自去年11月30日宣佈近3年來首次“降準”後第三次下調存款準備金率,這顯示國內目前已進入了調準的下降通道,而後期在通脹維持合理的水準下,降息也絕非不可能。
商品各板塊間出現分化
從目前來看,能源化工板塊在本輪下跌中幅度靠前,這主要和國際市場原油的暴跌有關。另外我們還發現,能源化工板塊持倉自3月30日之後明顯回落並進入下降通道,這顯示資金的大幅撤離對於板塊的表現起到了直接的作用。
再看農産品板塊,根據以往經驗,系統性風險爆發的時候工業品總是處於領跌的位置,而這次不同,農産品板塊出現了大幅的下挫,跌幅僅次於能源化工板塊。究其原因主要是年初以來農産品板塊表現是商品中最出色的,在今年首輪系統性暴跌下,資金避險情緒高漲,並大舉進入農産品市場。但從資金流向來看,自上上周(截至5月11日當周)開始農産品板塊的資金就呈現大幅出逃的跡象,價格也出現補跌。
最後看金屬板塊,金屬板塊是三個板塊中唯一呈現資金流入的板塊,經過之前的大跌,本輪調整行情中金屬表現更為平穩,除貴金屬外,有色金屬表現並不是很弱,這和資金的相對看好有著密切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