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債期貨不分流股市資金

2012-02-14 11:50     來源:人民網     編輯:范樂

  2月13日,中國金融期貨交易所國債期貨倣真交易第一天,投資者參與積極,合約交投活躍,共成交52164手。截至收盤,開放交易的三個合約TF1203、TF1206、TF1209全線收紅。

  國債期貨倣真交易已經展現出該品種的活力,專家認為,國債期貨再度推出在條件上已經成熟,國債期貨“327”風波不會重演,也不會分流股市資金。

  南華期貨副總經理朱斌向《國際金融報》記者指出:“與股指期貨倣真交易測試不同,國債期貨倣真交易測試更多為內部技術性測試,並沒有向期貨客戶宣傳,很多期貨投資者還不知道有這麼回事兒,參與度不是很高。”

  青馬投資管理諮詢有限公司董事長馬明超也在接受《國際金融報》記者採訪時表示:“倣真交易測試與實盤交易不同,國債期貨在海外市場也是最大的期貨品種,前景非常好。但期貨新品種的推出往往受到監管政策左右,目前最大的不確定性是政策。”

  國債已到重啟時

  “當前市場各方面都比較平穩,是推出國債期貨的最好時機之一。”中國期貨市場創始人之一、中國農業大學經濟管理學院教授常清在接受《國際金融報》記者採訪時表示,“其實,推出國債期貨的條件早就成熟,隨時可以推。”

  朱斌也指出,推出國債期貨的條件早已成熟,不存在任何障礙。

  從市場需求來看,當前銀行、證券公司、基金公司、信託投資公司、保險公司等大型金融機構已經成為國債市場的主要投資者,特別是商業銀行,截至2011年6月底,我國商業銀行持有國債3.9萬億元,佔整個國債市場的63.13%。近年來,我國利率波動日益頻繁,這讓手持國債的金融機構急需規避利率風險的工具,因此,市場對國債期貨有非常大的需求。

  朱斌説:“我國利率市場化是大勢所趨,目前除存款沒有利率市場化,貸款利率也有一定管制外,公司債、國債等市場利率化程度已經較高。”海通期貨總經理徐淩也撰文指出,國債期貨的推出並不要求一個國家已經達到利率完全市場化的程度,例如,美國1976年推出了世界上首個國債期貨合約,而其利率市場化直至1986年才全部完成。常清更是強調,目前我國仍沒有市場化利率的定價參照,而國債期貨的適時推出,正好提供了市場化利率的價格形成機制。

  此外,市場擔心國債期貨重啟將分流股市資金,但常清認為,這兩者之間風馬牛不相及。

  “327”不會重演

  其實,國債期貨在我國並非新生事物,早在1992年,我國曾經開展過國債期貨試點交易工作,但1995年國債期貨“327”事件後,監管層于1995年5月叫停了國債期貨交易。不過市場人士普遍認為,隨著期貨市場理念轉變、監管完善,“3.27”事件不會重演。

  常清認為,“327”事件發生本質是期貨按期貨規則做還是按股票規則做,很不幸,當時國債期貨在上海證券交易所上市,而且操作上也違背了期貨交易規律,最終出事。可以説國債期貨本身與“327”事件無關。

  “目前,期貨市場基本沒有漏洞。”常清説。中國期貨市場已經形成了由證監會、期貨業協會和交易所組成的三級監管體系。徐淩指出,在市場監管方面,證監會已發佈實施15個期貨交易所業務活動監管工作指引,對品種上市、規則修改、市場檢查、異常交易認定、關聯賬戶認定、交易專網管理等進行了全面規範,建立了市場運作的預警、監測和監控,以及違法違規行為查處工作機制,整個期貨市場的法制體系和監管環境較以往有著大幅提升。

  與此同時,由於國債現貨市場規模增長迅速,國債發行機制完善,國債期貨價格被操縱的可能性也已經大大降低。(國際金融報)

延伸閱讀

訂閱新聞】 

更多專家專欄

更多金融動態

更多金融詞典

    更多投資理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