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理財“一理就虧”慘成主調 期盼今年好收成

2012-01-29 10:45     來源:新華網     編輯:范樂

  歲末年初是人們盤點一年“收成”的時候,但2011年股市大幅下跌、樓市漲少跌多,大部分市場投資者收益慘澹,還有不少投資者虧損嚴重,老百姓切身體會到了“市場有風險,入市需謹慎”。2012年是否會“風水輪流轉”,新一年的投資能否有更好的收成?大家翹首以待。

  2011:“你若理財 財便離你”成主調

  工薪白領張鵬就職于北京市一家事業單位,月薪不到4000元的他就指望著通過理財獲得的工資外收入攢錢支付住房首付了。然而,他盤點自己2011年的理財所得時,卻沮喪地發現不僅沒收益、反而虧損了三成多。

  作為資深理財者,張鵬的主要投資方向是股票和基金,可惜2011年A股跌回十年前,炒股讓他虧了約五成;而所購基金中的偏股型基金隨著大盤凈值跌回兩年前,虧了約15%;貨幣型基金帶來了不到4%的收益,算是給了他些小安慰,卻也遠遠無法彌補他在這一年中的損失。

  他扳著手指頭一算,自己省吃儉用才攢下來的理財本錢中的3多萬元就此打了水漂。“距離買房、娶媳婦更遙遠了。”

  綜觀2011年中國股市,可謂“哀鴻遍野”。這一年,滬指全年跌幅達21.68%,遭遇史上第三大年跌幅,僅次於2008年跌幅65.39%和1994年跌幅22.3%,A股市值縮水近6萬億元,股民每人平均虧損約4.2萬元。大部分中小投資者都蒙受了損失。已在股市摸爬滾打了5年的股民王寧寧在2011年虧了不到三成。“在我認識的炒股朋友中,我虧的絕對不算是多的。”

  即使是專業理財的基金公司也沒給基民們賺到錢,券商理財同樣虧損嚴重。根據好買基金研究中心統計,2011年公募基金除貨幣型基金之外無一上漲,股票型基金跌幅最大,全年平均虧損超過25%;私募平均跌幅為17.49%,虧損私募佔比超九成。中國大額投資者家園提供的數據顯示,2011年全年實現正收益的券商理財産品不到50隻,約佔全部産品的18%。

  銀行理財等“矮中取長”差強人意

  盤點2011居民理財可以發現,在股市樓市遇冷的同時,銀行理財産品、信託産品以及黃金成為居民理財的熱門方式。

  2011年銀行理財産品井噴式發行。據中國社科院陸家嘴研究基地金融産品中心統計,截至2011年12月20日,銀行理財産品市場共發售産品17463款,同比增長102%。從銀行理財産品的存量規模看,央行數據顯示,截至2011年9月末,僅銀行表外理財産品餘額就已達3.3萬億元,比年初增加9275億元,同比增長45.7%。

  國企退休職工馮女士是一名典型的“風險厭惡”投資者,理財僅限于存銀行活期、定期,卻在2011年跟風購買了一些銀行理財産品,發現收益確實略高於定期存款,比炒股更保險、比存定期更實惠。“是在銀行工作人員的‘忽悠’下買的,投了半年期,到期收益5%還多,讓人喜上眉梢。”

  業內人士提醒普通投資者,種類繁多的銀行理財産品同樣有風險,也存在虧損可能。並且,銀行理財産品同質化嚴重,資訊不透明,盈虧聽天由命。

  中國房地産指數系統數據顯示,2011年12月份60個大中城市房價環比下降。在調控的作用下,2011年房價穩中有降,呈下行趨勢,指望靠炒房一夜暴富不再可能。

  樓市的黯然、股市的低迷催熱了風險相對較高的信託産品。用益信託工作室數據顯示,2011年所有信託産品的平均預期年化收益率高達9.11%,其中房地産信託産品更是達到了10.06%。專家指出,由於國家對於房地産市場的調控,很多房地産開發商將信託産品作為融資的有效渠道,極大地提高了房地産信託産品的收益率。

  再看黃金,2011年國際金價上演過山車行情,從年初的每盎司1400美元附近,一路衝高到9月份每盎司1900美元以上,在過去四個月中又下跌15%左右,在大跌前落袋為安的投資者獲得收益,而一直期待金價漲得更高、未及時退出的投資者則蒙受損失。

延伸閱讀

訂閱新聞】 

更多專家專欄

更多金融動態

更多金融詞典

    更多投資理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