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臨近,歷經一段時間的沉寂,理財市場近期又開始逐漸升溫。10日,記者採訪多家銀行理財分析師後了解到,春節前夕理財産品收益或將出現明顯幅度上漲。
超短期理財産品退潮
近日,熱衷於投資理財産品的張女士,在瀏覽各大銀行理財産品資訊時發現,以往常見的期限為三五天的超短期理財産品不見了,以前大量銷售的期限在十幾天至一個月以內的短期理財産品也不多見。
據了解,10月上旬,銀監會頒布了《商業銀行理財産品銷售管理辦法》,對銀行在銷售理財産品進行規範,明確提出,銀行理財産品的分級銷售制度,將起售金額與理財産品的風險程度掛鉤。
一家銀行理財分析師告訴記者,目前最熱銷的當屬40天左右期限的中長期理財産品,基本上一推出來就被搶購一空。
收益率逐漸回歸理性
走訪中記者發現,理財産品整體收益率回歸理性趨勢。
“比起以往動輒6%甚至8%的高收益率相比,今年春節前夕理財項目中,5%收益率已是目前最高的收益率,儘管收益率沒有往年或者年中的産品高。不過,月底和年底推出的理財産品如果選擇得好,不失是一個賺錢的機會。”交通銀行個人理財部工作人員説。
市民陳先生認為,每到季末監管時段,銀行發行高收益理財産品的積極性依舊高漲。對於這種情況,一些銀行個人理財師表示,過段時間銀行會有衝高存款的衝動,因此理財仍值得期待。
王先生説,儘管之前理財市場冷清,不過目前理財市場已經開始熱起來,“銀行總歸是要競爭的,為了達到資産指標,還是會提高收益率來吸引資金。”
個人理財勿只盯收益率
不少市民片面地認為,理財産品預期收益率高越有價值。
工商銀行個人理財部工作人員表示,投資者在購買銀行理財産品時,除了要考慮收益率,更要考量銀行管理的理財産品達到預期收益率的情況,“以一款7天理財産品為例,預期年化收益率為6%,投資起點是10萬元,如果到期達到預期收益,那麼投資的實際收益率為100000 6% 7/365=115.06元,資金少的情況下,盲目追捧超短期、高收益的産品並不是明智選擇。”選擇理財産品,首先不是比較預期收益率的高低,而要準確地估計未來一段時間內對資金的需求情況。如果確有閒置資金,則宜選擇中短期理財産品,可兼顧資金流動性和預期收益率。
“如果理財産品的投資標的比較保守,銀行測算的預期收益率就比較準確,投資者可以參考指標來購買。如果投資標比較激進的銀行理財産品,這類産品銀行主要靠歷史行情數據和自身對行情的預測預期收益率,而市場行情很可能與銀行預測不一致。所以,理財産品的預期收益率與到期收益率有一定差別,這時候對投資者的指導意義不大。”一家銀行理財分析師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