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8月5日起,中國市場普通型(即傳統型,與分紅、萬能、投連等新型産品相對應)人身保險預定利率實行市場化,不再執行2.5%的上限限制。改革後新簽發的普通型人身保險保單,法定責任準備金評估利率不得高於保單預定利率和3.5%的小者。
改革涉及的品種為“傳統險”,包括死亡保險、重大疾病保險、養老險等;而佔據市場半壁江山的“分紅險”不在改革範疇內。對普通市民而言,這意味著有望花更少的錢買到利率更高的保險産品。
影 響 新産品或明年上市,價格戰一觸即發
“希望此次新政能為保險業注入‘強心劑’,迫使險企開發新的産品,拓寬投資渠道。”重慶某保險公司行銷負責人王女士説。
“儘管在銷售中,我們反覆告訴消費者,保險是為未來‘買單’,眼光要放遠一點,但目前的保險産品無論是保障還是分紅都讓人看不到未來。我們行銷人員都沒信心,更別説客戶了。”王女士説,從2008年至今,她的行銷團隊萎縮了近70%。
“短期內壽險産品的價格不會出現明顯調整,我預計新的壽險産品要到明年才能相繼推出。”一家國有保險公司的負責人説,“新政實施後,一張20年按期繳付的保單,客戶能少交6%左右的保費,這對客戶是一個利好的消息。”
“新政對中小險企是一個利好,中小型壽險公司的價格優勢將迅速顯現。我估計,新産品的預定利率會一浮到頂(最高3.5%),不大可能有3%等試探性預定利率産品出現。”業內人士陳女士説,“價格戰一觸即發,目前市場上産品的同質化較嚴重,價格將成為唯一的突破點。”
中 介 今後賣保險,要推薦性價比高的産品
“本次新政對中國壽險業信用狀況的影響有限。改革僅涉及普通型人身險,這一業務規模佔比不大,目前以保費收入計算,在市場所佔比例僅為10%左右。如果新政擴展至包括分紅型和萬能型壽險産品在內的關鍵産品,則會對保險公司産生顯著影響,可能引發保險行業加速整合。”標準普爾信用分析師黃如白説。
不過,對於保險仲介來説,新政則會帶來更多的機遇和挑戰。“以前的保險仲介都是‘向錢看’,利率市場化開始後,新産品會雨後春筍般冒出來,各家仲介公司必須貨比三家,向消費者推薦性價比高的産品,才會有更好的發展前途。”重慶某保險仲介公司負責人王濤稱。
消費者 買新險可緩,盲目退保不一定划算
“本來我想買一份壽險,現在保險的定價利率放開了,産品的保費會下降,我要等保險公司新産品。”市民趙先生説。新政後,像趙先生這樣的市民多起來,有些已購買了保險的顧客甚至打算退保。
“市民觀望是有道理的,近段時間,不排除有保險公司激進上調利率來搶佔市場。不過,利率上調也可能會讓部分保單價格出現上漲。”某保險公司負責人張先生説,“未來,傳統保險的利率會全面放開,保險公司也會形成市場競爭關係,這對消費者更有利。”張先生説。不過,他也提醒市民,購買保險並不能只看投資回報,“應該首選信譽好、服務好、投資好、財務好、償付能力強的保險公司,要看産品的形態是否符合自身的購買需求,而不能一味比較産品價格或保單的虛擬收益演示。”
對有些想退保的客戶,保險業內人士説:“盲目退保並不划算!”
“8月5日以前辦理的保險,如果還在10天的猶豫期內,退保是划算的。但如果已經過了猶豫期,退保就不划算了。”新華人壽的銷售人員趙小姐説。“退掉以前的保險,購買新險種,完全沒有必要!”重慶某保險公司負責人劉琳説:“買新的産品可以,但舊的保險用不著退,即便退保後再購買,也未必會便宜,主要是要面臨二次體檢、核保等問題,一旦健康狀況不理想,會直接影響到費率和承保,反而得不償失,退保再購買要特別慎重。”
資深保險業人士介紹,作為保險公司承諾給投保人的投資收益率,預定利率的高低和保險産品的價格直接相關。如果一款産品的預定利率較高,消費者投保該産品時所繳納的保費則較少,反之亦然。
一旦人身險預定利率由保險公司自主確定,未來預定利率有望上調,對於消費者而言,購買同樣保額和保障的人身險産品,所花保費將比現在更優惠。
(本組文/重慶晨報記者 吳黎帆 趙鵬
製圖 胡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