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貨幣清算機制之商機:費用減少 投資更多元

2012-09-10 09:12     來源:東南網     編輯:王偉

  兩岸貨幣清算的最大受益者是兩岸企業,目前兩岸年貿易額超過1600億美元,這龐大的貿易額就是由兩岸企業貢獻的。圖片來源:東南網

  兩岸貨幣清算機制正式建立之後,未來兩岸實現 “幣”暢其流,打通兩岸經貿往來的這根 “腸梗阻”,將有力推動兩岸經濟一體化進程,深刻影響兩岸産業格局。從微觀層面説,兩岸貨幣清算對於企業、民眾來説,也能帶來實實在在的許多好處。

  企業:資金流通“化曲為直”

  手續費減少,匯兌風險降低

  兩岸貨幣清算的最大受益者是兩岸企業,目前兩岸年貿易額超過1600億美元,這龐大的貿易額就是由兩岸企業貢獻的。

  可是兩岸企業貿易往來的資金流,不能在兩岸間直接雙嚮往來,而要繞一個香港,由香港的金融機構幫他們辦理清算。

  舉例説,臺灣企業把貨賣到大陸,大陸買家要付款給臺企,人民幣款項先要到香港換成美元或港幣,匯到臺灣後再換算成新台幣。

  照理兩岸直接可以換算的事情,卻到香港繞了一圈,中間多了一個環節的手續費,還多了一層的匯兌風險。

  這根源便在於兩岸沒有貨幣清算機制。由於新台幣與人民幣都不是自由兌換貨幣,無法從銀行順利取得對方貨幣,所以雙方貿易時須透過第三種貨幣進行貿易結算。

  2010年中國銀行香港子行開始向臺灣金融機構提供人民幣,但只向臺灣民眾開放兌換人民幣,並未向公司與法人開放,所以企業仍然要被“多剝一層皮”。

  中化集團臺灣辦事處主任柯希霆説,美元持續走弱,兩岸貿易時採取美元計價要承擔匯率風險和二次匯兌的手續費。清算機制的建立,對於中化及其臺灣業務夥伴的貿易是重要利多。

  其實,兩岸每年資金流遠不止1600億美元,如果加上兩岸投資額和雙向匯款額,據臺灣電電公會披露的數據,去年兩岸資金流已達6000多億美元。

  兩岸貨幣清算機制建立後,無需通過第三類貨幣進行結算,這數千億美元的資金流,據估算至少能省下數百上千億元新台幣的手續費。

  廈門大學臺灣研究院經濟所唐永紅副所長告訴導報記者,假如兩岸貿易以人民幣計價,大陸企業可完全免除匯率風險;假如以新台幣計價,臺灣企業可完全免除匯率風險。

  民眾:看好人民幣升值前景

  增加理財産品,刺激雙向旅遊

  兩岸貨幣清算也關係到兩岸民眾的切身利益。目前兩岸民眾互相匯款,也像兩岸企業資金流一樣,要繞香港而行,增加了時間和費用,以及匯率風險。再如,大陸民眾不能開通新台幣存款賬戶,臺灣民眾不能開通人民幣存款賬戶。

  唐永紅副所長介紹,由於人民幣升值可期,臺灣民眾對人民幣的期盼非常強烈。越來越多的臺灣民眾手中持有人民幣,但是這些人民幣只能放在家裏,或者放在銀行的保險箱裏,卻不能存到島內銀行的戶頭上。

  臺灣金融監管者甚至擔心,由於長年以來人民幣持續升值的信念深植人心,一旦開放島內銀行承做人民幣業務,極易發生民眾大量拋售新台幣轉進人民幣存款的風潮。這也從一個側面説明人民幣在島內的受歡迎程度。

  人民幣除了升值的誘惑外,還有高利率的誘惑。臺灣永豐金控發言人張晉源説,人民幣存款利率較高,開辦人民幣存款或理財商品後,臺灣民眾就多一項較高回報的理財産品,退休族群的利息收入也可增加。

  臺灣大學財務金融係教授沈中華表示,清算機制建立後最務實的好處,是人民幣的存款、匯款及放款可望逐步到位,人民幣將被臺灣視為“外幣”,民眾可以用人民幣來投資理財。

  廈門大學臺灣研究院經濟所所長石正方撰文稱,4年來兩岸雙向旅遊交流近2400萬人次,總消費278億美元,兩岸貨幣清算機制將對雙向旅遊消費提供更大便利,刺激兩岸民眾到彼岸旅遊消費的慾望。

  金融:臺艱困産業重獲生機

  發展兩岸特色金融,打造人民幣離岸中心

  石正方所長稱,貨幣清算將為兩岸金融機構互開相應幣種代理賬戶,辦理存、兌、匯、結等多種形式業務開啟市場空間,隨著兩岸貨幣清算合作的擴大,兩岸金融活動會進一步深化,拓寬獲利渠道。

  當前,兩岸資金流的貨幣清算,主要通過香港金融機構進行,匯兌手續費基本被香港金融仲介賺取;兩岸建立貨幣清算機制後,由兩岸的清算銀行直接結算,兩岸相關金融業者可增加手續費收入,提高獲利能力。

  兩岸貨幣直通,對臺金融業更具特殊意義。臺灣中興大學財務金融系主任楊聲勇教授嚮導報記者介紹,臺灣銀行業在上世紀90年代向民間資本開放後,存貸利差縮小,金融業競爭十分慘烈,金融機構家數多、規模小,加上實業大量外移,金融業淪為艱困産業。

  近年來無論是瑞士洛桑管理學院的全球競爭力排名,還是世界經濟論壇(WEF)的全球競爭力排行,臺灣總體競爭力都不錯,但其中金融機構競爭力每次均排在末段,成為拖後腿項目。

  石正方表示,貨幣清算一方面使臺灣金融業依託人民幣拓展國際化商機,規劃人民幣理財、資産管理、貿易結算三大方向,發展“兩岸特色金融”;一方面有助於臺灣依託兩岸經貿往來衍生的龐大資金需求,打造“人民幣離岸中心”,為臺灣金融業注入活力。

  據稱,臺“金管會”將從銀行、保險、資本市場三大面向著手,研議兩岸金融開放措施,啟動島內的外匯指定銀行(DBU)人民幣業務,保險與證券業也將開放銷售人民幣計價商品。

  目前,臺金融業的人民幣業務僅能透過海外金融業務分行(OBU)進行,人民幣業務量不及兩岸貿易金額的2%,在清算機制簽訂後,島內的外匯指定銀行(DBU)也可辦理人民幣存放款業務,人民幣的流動性將大幅提高。

  不過,也有學者清醒地看到,清算機制上路後,雖然臺灣金融機構可承做人民幣存放款業務,然而大陸尚有資本賬管制,資金匯入匯出都有嚴格規定。企業難以將從臺灣取得的人民幣投入大陸,將降低其利用臺灣人民幣市場的意願,進而影響臺灣人民幣的流動性。

  因此,兩岸貨幣主管機關還必須持續協商,放寬兩岸資金流動限制,以利於相關業務的發展。導報記者 蘭文

延伸閱讀

訂閱新聞】 

更多專家專欄

更多金融動態

更多金融詞典

    更多投資理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