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索連舟、如履平地”的初衷,最後卻成了 “火燒連營”的局面。企業互保模式在浙江銀行業曾盛行一時,烈火烹油的繁榮掩蓋了“一榮俱榮、一損俱損”的風險。去年開始的互保危機引發了多米諾骨牌的連續坍塌,也讓不少企業岌岌自危。
急於逃離互保漩渦的企業,如何尋求突圍之路?用互助替代互保、試水小微企業私募債,這些創新舉措正在試圖解開企業之間紛繁複雜的互保鏈條。
不斷蔓延的互保危機
這場互保的危機甚至被稱為一場“金融瘟疫”,這是一場仍在蔓延的瘟疫。這兩天,溫州一家明星房地産公司申請破産,互保危機再度成為熱議的話題。
“我們發現,如果互保圈裏的核心企業發生1個億的壞賬,最終引發的連鎖壞賬可能高達100個億。”杭州一位銀行業內人士告訴記者,互保引發的多米諾骨牌效應十分誇張。浙江金融業還有一種説法是,只要經過兩個或三個層次的互保聯保,風險就會蔓延至銀行AA級和A級企業。很多優質企業因為過度互保聯保,就這樣被拖入泥潭無法脫身。
互保危機不僅讓很多企業如履薄冰,也讓銀行機構的不良貸款率不斷上升。7月31日,銀監會數據顯示,商業銀行不良貸款餘額上半年累計增加467億元,不良貸款率比年初上升0.01%,已連續21個月反彈。而來自浙江銀監局的數據顯示,截至2013年6月末,浙江省銀行業金融機構不良持續雙升,不良貸款餘額1046億元,比年初增加94.4億元;不良貸款率1.65%,比年初上升0.06%。
銀行推廣企業互助模式
趙華(化名)是德清一家經營絲類産品加工企業的老總,過去幾年,他也通過企業互保聯保的方式從銀行獲得信貸支援。親眼看到周圍一些企業深陷互保泥潭後,他不敢再繼續停留在原先的互保圈裏。但是,放棄“連坐式”的企業互保聯保模式後,如何從銀行獲得貸款成為趙華的一大難題。
前不久,趙華加入了杭州銀行“微貸保”集合體。在向信用資金池繳存13%的保證金和2%的風險金後,他獲得了150萬元的流動貸款,借款期限為1年。
杭州銀行小企業業務部副總經理馮世朋告訴記者,這個“微貸保”集合體正是杭州銀行用來化解互保聯保風險的新辦法,在這個集合體裏,成員企業承擔的是有限的責任。
在貸款使用的1年週期內,如果集合體其他成員還款都正常,趙華就可以足額取回保證金;如果其中有企業無法按期歸還貸款,銀行會先扣除這家企業的保證金,然後再扣除風險金,如果這些資金還不足以償還銀行貸款,剩下的部分則從信用池內的保證金中扣劃。也就是説,趙華需要承擔的最大風險就是13%的保證金和2%的風險金。
“我們從5月底在德清開始試點,目前大約有70家企業加入這個集合體。從8月份開始,我們把這個模式推廣到全省。”馮世朋介紹,互保模式的基礎是熟悉的企業互為擔保,而“微貸保”集合體裏是互相獨立甚至完全陌生的企業,利用的是“大數法則”,參與進來的企業越多越分散,整個集合體的風險就越低。
探索互助之路的銀行並非杭州銀行一家。去年,民生銀行杭州城東支行成立了小微企業合作社。該模式一改過去傳統的融資擔保、互保模式,借款人以交納保證金為限承擔有限責任,可有效避免企業互保鏈風險。民生銀行按照每戶企業貸款風險保證金放大一定的倍數進行融資授信,參加基金的人數越多,保證金比例越低。
私募債開拓另一條突圍路
國務院辦公廳日前發佈關於金融支援小微企業發展的實施意見,要求進一步做好小微企業金融服務工作,全力支援小微企業良性發展。實施意見提出,加快發展多層次資本市場是解決小微企業直接融資比例過低、渠道過窄的必由之路。
對大多數小微企業而言,上市的門檻太高,發債顯然更為可行。事實上,在浙江小微企業私募債的嘗試已經起步。
昨天,臺州地區首家依託浙江股權交易中心發行的小微企業私募債--“亙古電纜私募債”發行,發債規模為5000萬元,而這已是近兩周來,在浙江股交中心完成發行的第二隻私募債。7月31日,“中科賽思私募債”成功發行,發行規模是2000萬元,期限同樣是三年,且這只私募債是國內首只純信用的小微企業私募債。
據上述私募債的設計者、中新力合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陳杭生介紹,他們希望通過這種發債方式讓那些優質企業從互保鏈中脫鉤。
今年5月中新力合剛剛獲得私募債主承銷商資質,陳杭生稱,目前該公司已經在談合作的企業有四五十家,計劃發債規模超過20億元。由於發債主體是小微企業,每只債券的規模將控制在幾千萬元。
“我們不是為危機中的企業解困,而是尋找那些銀行認可的優質企業,幫助它們改善融資結構,提高直接融資的比例。”陳杭生告訴記者,在傳統模式下,一家相對優質的中小企業往往會在六七家銀行有貸款,數百萬到數千萬不等,額度很分散,而且其中還可能涉及企業間的互保聯保。而通過中新力合設計發私募債,上訴企業將能夠實現選擇一家到兩家的主辦銀行爭取穩定的貸款支援,其餘的融資缺口則匹配發行3年期的私募債來彌補,以此償還其他零散銀行貸款,切斷互保鏈,使得企業債務關係更為清晰,從而改變過往脆弱的資金鏈。
越複雜的生態系統越容易維持穩定,越單一的生態鏈條越脆弱。同樣,對小微企業而言,多元化的融資結構才能讓企業的發展更穩健,而這需要多方努力不斷豐富和創新小微企業的金融服務方式。(朱雪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