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資銀行套現撤離 市場行為還是做空中國?

2013-04-26 10:49     來源:經濟參考報     編輯:林天泉

  美國《福布斯》週刊日前預計,匯豐集團將在未來幾個月內出售其在上海銀行8%的股份,這些股份價值8億美元。兩年前,沒人會想到匯豐會處理主要的中國資産,但現在有觀點認為,其或將處理掉全部的在中資銀行資産。今年,匯豐清空了15.6%平安股權。

  匯豐並不是唯一這麼做的銀行。美國銀行在去年出售了中國建設銀行大部分股份,高盛投資公司於今年1月出售了中國工商銀行的股份,因為它們所持的大量股份並未幫助其拓展在中國的業務。

  根據國內一家財經媒體的統計,近4年間,外資銀行從中資銀行股份中總共減持套現2230億港元,僅美國銀行一家就套現1433億港元,高盛、淡馬錫也分別套現260億、280億港元。

  有跡象表明,現在一些外資銀行正在逐漸撤離中國,開始出售其在中資機構的股份,部分原因是外資已經在中國獲得暴利,另一個原因則是其對中國市場的預期不明朗。更重要的是,中國經濟持續放緩。即使中國經濟短期內恢復復蘇動能,但對於中資銀行而言,隨著利率市場化步伐加快,以及經濟下行週期,銀行業盈利能力下降、業績增速下滑,已是不爭的現實。

  人們注意到,在三大評級機構配合下,國際資本市場新一輪“做空中國”的風暴正在醞釀或實施。4月5日,三大評級機構之一的惠譽下調了中國主權信用評級。惠譽將中國的長期本幣信用評級從A A -調降至A +,稱由於“影子銀行”活動升溫導致的信貸迅速膨脹引發金融風險。

  此外,外資對於那些跟蹤中國股票(無論是境內上市還是境外上市)指數的投資熱情正在出現明顯降溫跡象。究其原因,至少有以下兩點:

  首先,隨著金融危機向主權債務危機蔓延,很多外資銀行面臨危機,急需補充資本金以應對困局,而他們在中資銀行股份中早已獲利頗豐,他們用早先投資中資銀行賺取的鉅額利潤來補充自己的資本金,也不足為奇。

  其次,外資銀行認為中國經濟原先幾大引擎即將熄火,而新的增長點比如民間投資和消費又啟動不起來,他們對中國經濟的未來缺乏信心。

  然而,也有人不以為然,稱坊間談論的中資銀行被外資銀行拋棄似乎不太妥當。外資銀行參股中資銀行就是為了賺錢,即使中資銀行被對方拋棄了,甚至造成鉅額損失,也只不過是一種市場行為。中國加入了W TO,中資銀行在參與市場競爭中必然要付出代價。但是,這樣的代價實在太大了。

  那麼,外資銀行撤走是市場行為還是“做空中國”?也許是後者,也許兩者兼而有之。

  4月23日,《福布斯》週刊網站“外資撤離中國”消息一經透露,就引起市場擔憂。當天,國內銀行股整體大跌3.1%。受此拖累,上證綜指重挫2.57%,創下近一個月最大單日跌幅。銀行股大跌,主要是因為外資撤離中國股票,以及港股市場對於中資銀行股的態度發生改變。

  也許中資銀行股份被外資銀行減持、拋售的噩夢才剛開始。在這個過程中,可能還會伴隨著外資銀行階段性的“低價增持、高價套現”。

延伸閱讀

訂閱新聞】 

更多專家專欄

更多金融動態

更多金融詞典

    更多投資理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