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銀行組風險基金抱團取暖

2012-12-12 09:53     來源:經濟參考報     編輯:范樂

  “宏觀經濟運作波動加劇,利率市場化對銀行的盈利模式帶來巨大挑戰,這些變化深刻地改變了金融機構的生存環境,影響著中小銀行的發展模式。在此背景下,中小銀行只有抱團發展,抵禦各類風險。”包商銀行董事長李鎮西表示。

  12月11日,包括民生銀行、哈爾濱銀行、吉林銀行、青島銀行等在內的23家中小銀行在北京簽署協議成立了風險合作基金。據悉,參加風險合作基金的各家銀行均以認購份額的方式注資,1個份額為1億元人民幣,目前整個合作基金擁有30個份額。根據協議,當參與基金的銀行發生危機時,可在其繳納金額的50倍範圍內獲得合作基金的救助。這意味著,如果用足50倍空間,那麼這一合作基金就能夠提供最高達1500億元的救助額度。

  實際上,中國目前尚沒有銀行破産的先例,一旦銀行發生危機,最終還是由政府買單。對此,參與該基金的金融機構高管普遍表示,希望未來能夠通過風險合作基金,實現從政府救助到市場化救助的轉變。

  《經濟參考報》記者注意到,在這23家參與基金的銀行中,城商行佔據絕大部分。參會的一位城商行高管坦言,“現在橫在城商行面前有四大問題,一是經濟金融形勢變化導致存款增長乏力,貸款需求不足,這很快將反映在中小銀行的經營監管指標上;二是監管部門對中小銀行的資本充足率提出更高要求,客觀上説,中小銀行難以承受‘巴塞爾協議III’帶來的調整;三是城商行的監管政策摒棄了發展全國性銀行的理念,未來要求向區域性、社區型的特色銀行轉變;四是市場競爭激烈,大批銀行將越來越多將小微企業服務和三農服務作為重點,小銀行競爭壓力倍增。”

  同樣,業內人士也普遍認為,隨著利率市場化改革、金融脫媒以及監管政策趨嚴等外部風險加劇,中小銀行發展將遭遇衝擊。“由於部分中小金融機構抗風險能力偏弱,利率市場化關鍵步驟的推進就有可能給中小金融機構帶來較大衝擊,從而影響其生存和發展,比如存款利率上限迅速放開,導致中小銀行流動性風險加劇,甚至造成金融市場動蕩。”交通銀行首席經濟學家連平分析稱。另外,監管部門今年內一直強調要強化商業銀行風險管理,並對不良貸款進行了多次清查,從今年前三個季度的上市銀行情況來看,股份制商業銀行資産品質下行壓力就明顯高於大型商業銀行。

  據亞洲金融合作聯盟風險管理委員會主席、民生銀行行長助理石傑介紹,目前的這項風險合作基金採取了信託模式創新基金架構,以信託方式為法律基礎發起設立信託基金,而聯盟為基金託管人,由聯盟直接實施救助或者委託成員單位實施救助。另外,該基金還採用了“信託+委託”的分層設計基金結構,其中10%現金出資,採用信託的方式,由聯盟作為基金管理人,直接實施救助或委託進行救助;另外90%承諾出資方式,與實際受救助人掛鉤。“這種義務設定為有強制執行力的求助義務,而不是道義責任。同時,在救助時,由成員單位間一對一實施無條件救助,享受救助權利的放大倍數為50倍。”石傑説。

  另外,在信託資金賬戶下,聯盟可對危機會員採取大額資金存放、合作拆借、買入債券、合作買入正常類信貸資産,條件允許的話補充資本金的救助方式。在承諾救助項下,還可合作買入危機會員正常類信貸資産。

  在風險救助方面,風險合作基金將對聯盟成員單位因信用風險、市場風險、操作風險、聲譽風險等突然惡化以及外部政策、金融、自然環境突然變化造成的短期重大突發事件進行救助。其次,該基金還用於解決成員單位流動性、資本性和結構性等常規監管指標突破的危機問題;第三,由信託現金賬戶承擔救助擔保,委託其他銀行實施救助,發揮風險擔保基金的作用。

  石傑表示“針對成員單位在經營中面臨的資産負債結構性問題,比如中長期比例超標、單一客戶佔比超過監管指標等問題,基金還可以以資産池的方式建立聯盟成員間資産負債相互調劑互補的機制,長遠來看,這能夠為資産證券化積累基礎資産。”

  今年4月份,包括上述參與風險合作基金的23家銀行在內的共33家中小金融機構已成立了亞洲金融合作聯盟,據悉,未來這些中小銀行還將“抱團”在資産管理業務上發力。

延伸閱讀

訂閱新聞】 

更多專家專欄

更多金融動態

更多金融詞典

    更多投資理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