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身險預定利率市場化 年內難推且無時間表

2012-08-01 10:40     來源:新華網     編輯:范樂

  市場在“全國推廣小額人身險”這一監管表態上的反應,似乎過度悲觀。小額人身險的推廣,或許更多的是保險業惠農政策的一個體現,而並非利率市場化的開始。

  閉門討論了近五年的人身險(壽險、意外險、健康險)預定利率是否放開問題,突然隨著保監會近日宣佈全國推廣小額人身險,而重新引起各方關注。資本市場迅速對此做出反應,保險股近日來應聲下跌。

  但從本報採訪了解來看,人身險預定利率市場化改革年內恐難推出,且無明確的時間表。小額人身險的推廣,或許更多的是保險業惠農政策一個體現,而並非利率市場化的開始。

  利率市場化之憂

  資本市場對於“全國推廣小額人身險”這一消息做出如此反應,邏輯在於:小額人身險採用了3.5%的預定利率,突破了傳統人身險2.5%的預定利率,而此時監管層高調推廣小額人身險,是否借此傳遞人身險全面啟動利率市場化改革的信號?

  預定利率,是指保險公司在産品定價時承諾給客戶的投資收益率。而保險公司實際投資收益率高於預定利率的部分(還要扣除部分附加費用),就是保險公司最主要的利潤來源,即業內俗稱的“利差”。

  近13年以來,傳統壽險的預定利率一直固定在上限2.5%,使其相對於萬能險、分紅險等新型人身險産品失去了明顯的吸引力。甚至在最近幾年來一直低於銀行存款利率,直接導致了傳統壽險産品“叫好不叫座”。

  利率市場化改革的呼聲由來已久。保監會于2010年下發了相關徵求意見稿,但此後便杳無音信。直到今年初全國保險監管工作會議上,保監會提出“推進傳統壽險預定利率市場化改革,增強風險保障類産品的吸引力。”而最近,監管層在全國推廣小額人身險的高調表態,更被市場人士解讀成未來利率市場化的試點。

  監管部門決心將利率市場化,旨在提高傳統保障型保險的吸引力。但正是這一市場化之舉,在每每被傳出有實質進展後,就成了保險股下跌的導火索。這是因為,雖然預定利率的放開意味著壽險公司在定價權上將擁有更多自主權和靈活性,但市場人士看到更多的則是放開背後會給整個行業帶來的不確定性。

  這種不確定性主要表現在,利率市場化可能會導致壽險公司在傳統險産品上展開價格競爭,尤其是一些中小保險公司或會採取較高的利率出售産品,從而倒逼大公司也加入價格戰。一旦如此,將導致壽險公司保單成本的必然上升,整個壽險業的盈利能力將面臨挑戰。

  改革暫無時間表

  不過,從本報記者採訪了解到的情況來看,人身險預定利率市場化改革在年內推出的可能性較小。

  一來,改革推行與否在業記憶體有較大爭議,尤其是遭到大型保險公司的反對;二來,降息週期來臨,傳統壽險預定利率和銀行存款利率的倒挂對保險銷售的負面影響將逐步消失,在此背景下,改革的動力相對減弱。

  據知情人士透露,就在一個多月前保監會召開的一次內部小型座談會上,在談及人身險預定利率市場化改革這個話題時,監管部門並未表態改革有何進展,更沒有透露時間表。“監管部門在這一問題上還是相當謹慎的。”一位參會人士告訴記者。

  因此,市場在“全國推廣小額人身險”這一監管表態上的反應,似乎有點過度悲觀了。小額人身險的推廣,或許更多的是保險業惠農政策一個體現,而並非利率市場化的開始。

  即使將來改革真正啟動,市場也應理性看待。在業內專家看來,監管部門將産品定價權還于市場是正確的,儘管改革初期可能會給現有市場份額較大的保險公司帶來一些暫時影響,但從中長期來看,將利好整個行業的健康發展。

延伸閱讀

訂閱新聞】 

更多專家專欄

更多金融動態

更多金融詞典

    更多投資理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