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沒有真正針對擔保行業的監管政策。擔保行業定位不明,身份比較尷尬。由於定位和監管的機構並不確定,也造成擔保公司對於自己的業務範圍不是那麼清晰,可能脫離擔保的主業,滑向高利貸的深淵。
同時,擔保業務的定位是客戶向銀行貸款,由於信用不夠,所以出一筆擔保費讓擔保公司給予增信,這對於擔保公司來説,會面臨兩方面的“道德風險”:客戶可能會覺得我欠銀行的錢沒有關係,還不上自然有擔保公司來給我代償,而銀行方面可能會認為有擔保公司參與增信,我就可以放寬貸款評估方面的限制,反正最後擔保公司會為這筆賬兜底。這樣雙重的道德風險讓擔保公司承擔的風險和得到的回報無法形成正比。
而另一重道德風險來自於擔保公司本身,目前的擔保公司都是有限責任制,作為擔保公司的投資者來説,即使出了事情,形成大額的爛賬,我也只需要用公司本身去為此負責,並不需要危及到個人財産,實在做不下去可以關門大吉,這樣三重風險很容易形成惡性迴圈。
目前擔保行業的洗牌對於珠三角的實體經濟確實有影響,但是影響不會很大。珠三角大部分的民營企業是沒有辦法摸到銀行貸款的門檻的,即使是有擔保公司存在,大部分從事實體經濟的企業也很難從微薄的利潤中負擔幾個點的擔保費,去拿銀行的貸款。能夠通過和擔保公司合作拿到銀行貸款的企業,不一定是在做實體經濟,中間有很大一部分是在做炒作、投機等活動。
現在珠三角推出金改方案,全方位推進金融改革,但對於擔保行業利好有限。目前的擔保行業大部分時間將疲於應付危機,未必能在金改中搶到一杯羹。
事實上,我認為擔保行業從開始就存在先天不足的問題。擔保行業最初發展的時候,門檻非常低,只要有錢願意做,誰都可以做,導致後來出現這樣的格局,並不奇怪。將來若要有發展,必須要浴火重生,倒掉一批。相關部門應推出相關法律法規,設定一定的準入門檻,進行有效監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