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行須避免竭澤而漁 維護金融生態

2012-02-21 09:47     來源:中國經濟網     編輯:范樂

  中國銀監會最新統計數據顯示,2011年全國商業銀行凈利潤達1.04萬億元,比上年增加2775億元,有人以此數據計算,商業銀行去年日賺28.5億元,這一數據的確讓人咋舌。

  而同時,與銀行關係密切的擔保行業卻“揭不開鍋”了。據悉,很多民營擔保公司的融資擔保業務都已經做不動,背後原因與擔保公司本身的經營有關,但直接的導火索則是各大銀行紛紛收緊銀擔合作,尤其是對民營擔保準入限制,對其重新授信,失去貸款額度的擔保公司如“釜底抽薪”。更有甚者,如“中擔”、“華鼎”本身就違規經營的民營擔保機構便“紙裏包不住火”,資金鏈斷裂,討債者紛至遝來。

  銀行出於風險控制考慮,對銀擔合作業務進行排查,收緊民營擔保機構信貸額度,更青睞政策性擔保機構,這些做法都無可厚非。但是,卻暴露出在當前金融生態中,銀行與其他金融機構過度強勢的地位。

  在銀擔合作中,銀行認為一些中小企業風險過高而不願直接授信,擔保公司為其提供擔保,一旦出現不良貸款,擔保公司負有全額代償責任。擔保公司承擔高風險的同時,卻只能獲得佔擔保額約3%的保費收入,在民間借貸熱潮涌動的環境下,一些擔保公司就不甘於這樣微薄的利潤,暗地裏做一些灰色地帶的業務。從去年下半年開始風險逐漸顯現出來,此時的銀行為了控制不良率,匆忙與擔保機構撇清關係,尤其是針對出身卑微的民營擔保。

  去年小額貸款公司面臨無錢可貸的局面,小貸公司除了自有資金主要通過銀行渠道進行融資,市場上資金供不應求,銀行惜貸,小貸公司即便拿到資金,成本也大幅上升。同時,小貸公司還要完成大量瑣碎的小企業信貸管理工作,風險也完全獨立承擔。信託公司也如此,雖然去年信託公司收成不錯,但仍然依附於銀行,銀信合作雖然屢屢被監管部門警示風險,但銀行還是利用種種手段通過信託將表內資産表外化、完成存貸比考核。

  由此看來,銀行盈利的來源的不僅僅是實體經濟,即便是金融圈裏,也是分三六九等的,銀行就是這個圈子裏當仁不讓的“霸主”。其他金融機構若想擺脫對銀行業的依賴,就要從産品和自身體系建設兩方面著手,創新才是硬道理,要為産品賦予更高的增值服務。當然,這是一個漫長的過程,中小金融機構完成自身蛻變的同時,也是行業優勝略汰的過程,也許有的行業活了下來,而有的則永遠消失。

  與自然生態相似,金融圈也是一個弱肉強食、適者生存的生態環境,但是在自然生態中,居於生物鏈頂端的人類已經開始反省人與自然的關係,那麼金融生態頂端的銀行是否也應拿出“老大”的姿態,重新審視“小弟們”的待遇呢?

  避免竭澤而漁,不光是説自然界,對於金融生態也同樣適用。(據《證券日報》 肖懷洋)

延伸閱讀

訂閱新聞】 

更多專家專欄

更多金融動態

更多金融詞典

    更多投資理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