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曙松:明年上半年將加大貨幣收縮力度

2010-12-06 11:11     來源:經濟參考報     編輯:程軼文

  持續了兩年的貨幣政策寬松期正式劃下休止符。中共中央政治局日前召開會議, 對2011年經濟工作作出最新部署,指出“要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和穩健的貨幣政策”。這一政策基調的確立是否意味著政策調整又將來臨?“適度寬松”的貨幣政策如何回歸“穩健”?《經濟參考報》記者就此專訪了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金融所副所長巴曙松。

  巴曙松是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的學者,曾擔任中央政治局集體學習主講專家。他認為,在四季度經濟增長基本面偏強背景下,政策決策在應對通脹壓力時可能更為堅決。由于明年上半年通脹壓力較大,期間貨幣收縮力度相對較大。預計2011年總體回歸穩健的貨幣政策將採取總量對衝、增量控制與適度升值、謹慎加息、適當管制流入資本的對策來收縮流動性,並管理通脹預期。全年M2增長將控制在15%左右,新增貸款控制在7萬億左右。

  政治局會議提出實施穩健的貨幣政策

  據新華社北京12月3日電 中共中央政治局12月3日召開會議,分析研究明年經濟工作。

  會議指出,明年我國保持經濟平穩較快發展具有不少有利條件,但也面臨不少困難和挑戰。全黨全國要增強憂患意識和風險意識,牢牢抓住並用好重要戰略機遇期。

  會議強調,要正確把握國內外形勢新變化新特點,以科學發展為主題,以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為主線,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和穩健的貨幣政策,增強宏觀調控的針對性、靈活性、有效性,加快推進結構調整,大力加強自主創新,切實抓好節能減排,不斷深化改革開放,著力保障和改善民生,鞏固和擴大應對國際金融危機衝擊成果,保持經濟平穩較快發展,促進社會和諧穩定。

  會議提出,明年要繼續加強和改善宏觀調控,統籌當前和長遠,把握好政策實施的重點、力度、節奏,既要解決當前突出問題,又要切實推進解決深層次矛盾和化解潛在風險,為長遠發展打下良好基礎。

  操作

  收縮貨幣將是必然方向

  收縮貨幣將是必然方向,但是貨幣收縮的節奏會相對謹慎,保持一個漸近的步伐,預計2011年上半年的貨幣收縮力度相對較大。

  《經濟參考報》記者:雖然“積極的財政政策和穩健的貨幣政策”已經定調,但過往的經驗表明“穩健”的貨幣政策,在較長的時間范圍內有不同的操作傾向,時而偏緊時而微松。在目前各級政府重點“防通脹”的大背景下,應如何理解“穩健”的內涵呢?

  巴曙松:2011年宏觀政策的基調是,在貨幣政策方面強調回歸穩健和常態化。在經濟處于新一輪上行周期、M 1增速仍處高位的情況下,為避免出現目前由局部供給衝擊引發的食品價格上漲轉換成全面通貨膨脹,預計2011年總體回歸穩健的貨幣政策將採取總量對衝、增量控制與適度升值、謹慎加息、適當管制流入資本的對策來收縮流動性,並管理通脹預期。

  管理通脹預期的對策之一在于,貨幣政策基調總體回歸穩健、財政政策著眼于積極推動結構轉型。也就是說,2011年貨幣政策回歸穩健的原因在于管理通脹預期,防止全面通脹。在經濟上行周期,貨幣流通速度會趨于加快,存量流動性的釋放節奏也會加快,這容易使目前短期內的供給衝擊變成明顯的貨幣衝擊。因此,盡管短期內貨幣政策能否抑制通貨膨脹尚存疑慮,但對于控制通貨膨脹預期而言,卻是必要的選擇,所以收縮貨幣將是必然方向。

  但是,貨幣收縮的節奏會相對謹慎,保持一個漸近的步伐,而且由于2011年上半年的通脹壓力較大,經濟上行的動力相對較足,因此,預計2011年上半年的貨幣收縮力度相對較大。目前的調整節奏仍處于相對溫和的“存量對衝”階段,即主要通過存款準備金率的提高和央行票據的發行、以及信貸的窗口指導等進行存量的收縮。

延伸閱讀

訂閱新聞】 

更多專家專欄

更多金融動態

更多金融詞典

    更多投資理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