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上午中國人民大學金融與證券研究所所長、著名經濟學家吳曉求教授做客人民網,談當前資本市場熱點話題。吳曉求認為,股市持續下跌的原因主要是有五個原因:
首先是對宏觀經濟政策轉向的一個擔憂和預期。2009年我們是實行寬松的貨幣政策,整個政策都比較寬松,因為當時要刺激經濟,防止經濟大幅度的下滑。那麼進入2010年以後,因為經濟發生了一些變化,我們從非常困難的一年到復雜一年的轉變。
2009年一般認為是中國經濟非常困難的一年,2010年到2011年是中國經濟復雜的年份。所以說2010年中國宏觀經濟政策可能會發生某種微調。包括今年貨幣政策已經是調整了3次,也就是說通過銀行存款準備金率的上調,來實施貨幣政策的調整。但是現在CPI也有一些上漲的跡象,一般認為到上半年會超過3%,這個會引發人們對整個經濟政策轉向的一個預期。我想這個在這個預期下,市場就做這樣的一個變化,這是一個。
二是對大規模融資的一個擔憂。包括昨天農業銀行發行審核已經過會了,加上一些已經上市的上市銀行,還有其他的非銀行金融機構、保險他們都提出了要融資,特別是上市銀行的融資需求非常大。
因為2009年信貸規模新增非常大,是5.9萬億,今年會到7.9萬億左右。還有銀行的資產沒有流出的機制,只能一味的擴大,要大幅度消化掉很多的資本,這個對市場的融資需求和融資壓力非常大。再加上農行要上市,他們要融1400億,這個是非常大的概念。
三由希臘債務危機引發的歐洲主權債務的危機,中國和歐元區有密切的經貿關係。現在歐洲主權債務危機似乎還在蔓延,現在已經開始從南歐蔓延到東歐了,如果這麼下去的話,可能也會對中國的經濟、對中國的出口帶來一定的影響。所以人們也對這個有一些擔憂。
四是一些行業政策的變化,也影響了股市的變化。這其中非常重要的是兩個,一個是對房地產政策的調控。房地產的產業鏈條是比較長的一個行業。它的上遊有鋼鐵、建材、水泥,下遊有很多裝飾。因為買了房子要裝修房子,下遊的產品就非常多。那麼它的旁邊還有銀行,銀行的貸款、信貸結構的規模,這些都對這個市場帶來一定的影響。
他認為,房地產市場調控的政策是正確的。因為中國的經濟如果過多的依靠房地產來帶動,這個一定是經濟進入泡沫化的狀態,因為這個對未來中國經濟的發展會帶來相當大的危害,所以說現在對房地產市場進行必要的調控,我認為是恰當的。
五像股指期貨這些新的產品推出來以後,應該說它還是對市場的下跌帶來了某種加速度,我經常說股指期貨這種產品,也包括融資融券這種交易,本身它沒有什麼利空或者是利多,是有利于市場下跌或者是有利于市場上漲,這個沒有。
但是它在一定的環境下,一定的趨勢下會加速這個趨勢的變化。比如說這個趨勢總體上是利空的趨勢,很多政策環境都對市場帶來負面的影響,那麼股指期貨這種產品就加速它的下跌,它是起到這樣的作用,就是起到加速器的作用。但是如果環境改變了,很多因素都有利上漲,它也快速推動市場上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