塞普勒斯救助僵局重挫市場信心

2013-03-21 09:24     來源:金融時報     編輯:范樂

  當地時間本週二,塞普勒斯議會以0票贊成的結果否決了針對該國儲戶徵收銀行“存款稅”的方案,該方案是上週末歐元區財長會上通過的針對塞國救助協議的一項附設條款。儘管此前各界對於方案可能被修改甚至遭否決有一定的心理準備,但最終方案既被修改又遭否決且投票結果如此之慘烈還是令市場頗為震驚,當日歐美股市全線下挫,歐元對美元則創出4個月低點。

  中國社科院歐洲所經濟室主任陳新3月20日在接受本報記者採訪時表示,“存款稅”的提出已然給投資者信心帶來不可癒合的傷害,此番方案遭否更可能導致塞普勒斯銀行業因失血過多而被迫崩盤,極端條件下甚至可能出現該國國家破産以及退出歐元區的情況。“綜觀該‘存款稅’的提出,其背後有著多重力量的博弈與考慮。其間雖有合理成分,但其負面影響更令人擔憂,受害的絕不僅僅是銀行儲戶的利益。”陳新表示。“方案被否決導致的該國救助僵局,其象徵意義遠大於實際破壞作用,由此引發的市場信心受挫及緊張情緒上升可能令歐債危機局勢再度告急。”

  方案背後多方力量博弈

  對於方案遭否的結果,一些歐元區官員表示震驚,英國《金融時報》援引一位“憤怒的”官員稱“顯然塞普勒斯議會中存在一些商業利益勾當,有議會成員要保護非塞普勒斯居民儲戶的利益”。上述評論引發人們豐富聯想,陳新認為,事實上方案本身的提出就是多方力量博弈和考慮的結果,其遭否決只是博弈繼續的一種表現。總的説來,方案的推出與演進可能有如下三方面因素。

  首先,德國堅持其一貫立場,即受援國必須做出一定“自我犧牲”,而塞國體量較小,公務員隊伍有限,除金融業和旅遊業外幾無産業,靠財政緊縮無法籌集足夠資金,不得已只好瞄上儲戶存款。其次,塞國作為眾所週知的避稅天堂之一,其銀行存款中有相當大部分來自英、俄富豪,後者對於該國金融過度投機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應為打壓對象。最後,如果此極端方案遭否決而導致極端狀況(如塞普勒斯脫歐)發生,則考慮到塞普勒斯位於地中海最東邊的特殊地理位置,不排除有歐元區以外國家通過為該國提供救助資金而獲取政治利益,進而坐收漁翁之利。

  打擊面之廣或超想像

  雖然這一方案在一定程度上有迫不得已的成分,但其受害者為數甚廣。陳新認為,受害者中最直接的是塞國普通儲戶乃至在塞國存款的英俄富豪,但最大的受害者卻是塞國本身。事實上,此番徵稅方案提出之後,無論最終是否實施,都將給塞國金融業帶來巨大打擊。如獲實施,則其銀行業可能一時渡過難關,但其信譽及市場對該國金融業信心將一落千丈,再想以金融業立國實屬不易。這對於這個缺少産業的國家來説,無益於致命打擊;如方案最終未能實施,致使救助陷入僵局,則其銀行業可能因為失血過多而迅速崩盤。

  另外一個受害者,就是歐央行去年推出的備受讚譽的直接貨幣交易(OMT)計劃。該計劃的啟動條件是主權國家向歐洲穩定機制(ESM)提出求援申請並同意救助協議後,在ESM資金不夠的情況下,可由OMT計劃出錢拯救求援國銀行業。但現實情況是,救助協議嚴苛到求援國不可能同意的地步,這等於使得OMT計劃不可能實施。OMT計劃是人們看好歐債危機解決前景的最大利器,如果該計劃的可行性遭到質疑,則市場緊張情緒極有可能重新回歸。目前歐元承壓已是一大力證,如情況持續不見好轉,相信在融資成本上也會有所體現。

  還有一個無形的受害者就是歐洲金融系統的信譽。一方面,開此“存款稅”先例表明歐盟希望由債權人和儲戶承擔更多損失的意願正在增加,而由此導致的銀行擠兌恐慌可能會向歐元區脆弱國家傳染。有消息稱塞國政府已在與歐盟官員討論在該國實施資本管制,這相當於以鏡像方式向人們呈現了可能出現的擠兌風險。另一方面,英、俄都不是歐元區成員,如果説此番徵稅方案劍指兩國,則會導致歐元區以外國家對該區金融系統的不信任上升,從而引發資本外逃。尤其值得注意的是,這種源於信譽危機的資本外逃,持續時間可能會更長,負面影響可能更大。

  方案遭否令歐債局勢趨惡

  有消息稱,“存款稅”方案遭否後,塞方正在積極尋找B計劃以避免本國爆發金融危機,包括與俄羅斯接觸以尋求支援。不過有分析認為,如果塞當局不能以讓歐元區滿意的方式籌集額外資金,這個島國將面臨銀行業全面癱瘓的風險,還可能就此退出歐元區。塞普勒斯議會否決歐盟紓困方案的做法,向歐元區其他國家發出了明顯的反抗信號。這會使南北歐國家之間的矛盾、對立與不信任進一步加劇,從而給未來可能的救助行為增加更多軟性障礙。

  陳新認為,考慮到塞普勒斯體量較小,即便果真出現銀行業崩盤(目前看最大的可能是該國兩家最大銀行因缺少救助而被迫倒閉),其對歐元區其他國家的衝擊也將十分有限,但對市場信心的打擊或是致命的。無論是對存款安全及銀行信譽的擔憂,還是對OMT實施的疑慮乃至質疑歐元區官員關於力促要歐元區完整性的承諾,都可能令前期趨於緩和的歐債局勢再度告急。

延伸閱讀

訂閱新聞】 

更多專家專欄

更多金融動態

更多金融詞典

    更多投資理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