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債危機“底兒”在哪盟友美國隔岸觀火

2012-09-06 10:16     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     編輯:范樂

  9月剛剛開始,歐元區解決歐債危機的序幕漸次拉開:歐洲央行于6日召開議息會議;德國憲法法院將於12日就歐洲穩定機制的合法性做出最終裁決;14日至15日,歐元區財長會議將再度上演;歐洲央行、歐盟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代表也將於近期重返希臘,評估其經濟狀況,以決定是否撥付下一筆貸款。這些環節對歐債危機的解決都有著重要的影響,分析人士表示,接下來的兩周時間可能成為歐債危機的重要節點。

  自身問題不斷

  自歐債危機爆發以來,希臘政府每隔一段時間就要向歐洲央行申請貸款以維持本國經濟,西班牙近日也有多個地區要尋求中央政府的資助,這加大了該國向歐盟尋求全面援助的可能性。實際上,自危機發生後,歐洲的高福利制度備受詬病,特別是對於南歐諸國而言,其經濟實力並不能支撐較高的社會保障和福利,一旦受到外在衝擊,勢必舉債度日。

  “援援不斷”地撥付貸款,讓歐元區的“老大”德國力不從心,而本國民眾則對無條件地把自己的錢扔進“無底洞”而怨聲載道,德國左右搖擺的救援態度也與救援態度堅決的法國産生了分歧,令危機處於膠著狀態。

  歐元區在設計之初並不週全的運作機制,如今也成了各方指責的焦點。雖然成立時風光無限,如今看來,多少有些草率。一是貨幣制度與財政制度不能統一,高度集中的貨幣政策和分散的財政政策本身就存在矛盾;二是沒有充分考慮到各國不平等的經濟實力所産生的影響,特別是允許希臘這樣經濟未能達標的國家通過“作弊”手段加入歐元區;三是沒有建立完整的退出機制,最終造成了今天歐元區“一損俱損”的局面。

  盟友隔岸觀火

  當歐洲大陸亂作一團之時,其長期以來的盟友美國卻一直隔岸觀火,只是一味高調宣佈“重返亞太”,全然不顧大西洋彼岸的“好兄弟”,實在有些“事不關己高高挂起”的味道,仿佛忘了此次歐債危機正是拜2008年的美國次貸危機所賜。

  今年以來,希拉裏克林頓繞著地球轉了一圈,除了在法國參加“敘利亞之友”會議外,並未踏上歐洲半步。歐債危機發生後,美國政府對歐洲的支援僅僅停留在“隔空喊話”。去年11月,奧巴馬在白宮的美歐領導人年度峰會上,承諾加強大西洋兩岸的經貿合作,但始終未拿出具體措施,只是表示美國將根據應對2008年金融危機的經驗提供“建議和指導”。而在今年8月,美國財長蓋特納表示,歐洲完全有辦法自己解決債務危機。

  不僅如此,美國不僅沒有在危機之時給自己的盟友雪中送炭,反而火上澆油。華爾街的諸多經濟專家,從歐債危機一開始就紛紛唱衰歐元,大肆鼓吹歐元區崩潰的論調。而一旦歐洲經濟稍有風吹草動,其國內三大信用評級機構穆迪、標準普爾和惠普國際便適時做出下調歐債國信用評級的舉動,導致國際資金不敢進入歐洲,掉頭流向美國,讓美國政府坐收漁翁之利。

  未來何去何從

  有評論認為,對於急於走出陰霾的歐元區而言,眼下的一系列措施大多“治標不治本”,解決歐債危機的問題最終依賴於實體經濟的發展,故而有必要出臺一系列促進實體經濟增長的政策與改革措施,儘管這些措施不能立竿見影,但卻是解除危機的根本之道。

  評論同時指出,美國並不會輕易出手援助歐債各國,因為美國從歐債危機中獲益匪淺,甚至是最大的贏家。歐元區橫空出世後,經濟一度發展迅猛,大有與美國匹敵之勢,這讓美國將其視作“眼中釘肉中刺”。事實上,區域經濟一體化是近年來全球經濟發展的趨勢,各大區域經濟組織的迅速發展令美國擔憂,生怕危及其世界經濟霸主的地位,所以美國政府才四處週旋,伺機挑撥,並轉嫁危機。

  當然,美國也不願見到歐元區崩潰。要知道,歐盟27國是美國最大的貿易夥伴,一旦歐元區崩潰,對美國經濟乃至世界經濟的打擊不言而喻。美國更希望歐洲各國一直在泥淖中掙扎,因為歐債危機讓美國意識到歐元近幾年內不會對其構成太大的威脅。由此看來,歐債危機的“底兒”究竟在哪,想必涉事諸國早已心知肚明。

延伸閱讀

訂閱新聞】 

更多專家專欄

更多金融動態

更多金融詞典

    更多投資理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