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用一個字來概括如何應對歐債危機,那就是——拖!就以這幾天希臘幾經週折的援助談判為例,自始至終無不體現了希臘政府、歐盟和IMF等各方對於“拖延戰術”上的高超拿捏。
過去幾週,市場和各方關注的焦點,無非是希臘能否儘快獲得歐盟和IMF提供的第二輪、總額超過1300億歐元的援助貸款。但就是這麼一個“是與否”的決定,卻被希臘和歐盟的政治家們導演出了一場一波三折的大戲。
就解決債務危機而言,歐盟政治家們的高超之處,莫過於總能夠倒騰出一個個“關鍵”的“投票”、“會議”和“最後期限”,等等;更高超的在於,當局總能在市場接近於絕望之前神奇地讓局勢逆轉。
以希臘的例子説,在上上周,外界就有傳言,歐盟已經給希臘下達的“最後通牒”,要求希臘國內各黨派儘快就第二輪援助的附帶條件達成一致,但最終希臘並沒有在任何最後期限之前達成一致,而歐盟也沒有採取任何強硬措施。
緊接著,希臘政府主要黨派又連續召開“重大會議”,並最終在9日、也就是希臘財長韋尼澤洛斯趕赴布魯塞爾參加歐元財長會議之前,就包括削減養老金在內的援助條件達成妥協。
接下來的故事情節大家就更加清楚了:先是9日的歐盟財長會議“意外”地沒有馬上同意向希臘提供第二輪貸款;然後希臘議會又在12日搞出一個針對新援助案的投票程式。
眼下,暫定在2月15日的歐盟財長下一次會議又被冠以“攸關希臘命運”的重要性,令市場各方翹首期待。有人警告説,如果15日還不能敲定新一輪貸款,希臘將無錢支付在3月20日到期的大筆債務,進而引發無序違約。
令人稱奇的是,儘管希臘無法及時獲得第二輪貸款可能帶來無序違約乃至退出歐元區等嚴重後果,但市場上卻似乎隱隱約約總有那麼一種“骨子裏”的樂觀情緒在起作用。這也可以用來解釋自去年年底以來歐美股市的連續上漲。
用一位西方基金經理的話説,根據歷史經驗,希臘往往會在最後時刻上演奇跡,現在也不例外。
一些大行似乎也並不太擔心希臘這次會“掉鏈子”。巴克萊資本的經濟學家哈耶斯週一發佈報告稱:“儘管計劃實施的風險仍高企,但我們預計希臘的第二輪援助短期內不大可能偏離軌道。”該行表示,儘管面臨諸多挑戰,且希臘的第二輪貸款援助以及與民間債權人的談判仍前途未卜,但在未來幾個季度中,希臘依然很可能“不在市場的關注雷達之中”。
義大利裕信銀行全球首席經濟學家尼爾森在致客戶的報告中寫道,挽救希臘的措施將會獲批,希臘能夠在3月20日償還到期的145億歐元債務。
但問題在於,即便希臘這次獲救,誰能保證不會有下一次呢?而除了希臘,誰能保證葡萄牙、義大利或是其他歐元區國家不會引爆下一個“地雷”?
回想起在去年年底,瑞士信貸經濟學家陶冬在接受記者採訪時就直言:歐債無解,但是可以拖。在他看來,每一次到了危急時刻,歐洲的領袖都會高念“拖字訣”,即做一些最低限度的必做之事,讓市場信心有所恢復。
不過,如此不解決根本問題的拖延戰術,其風險也是不言而喻的。陶冬預言,歐債“拖”下去的結果,便是每隔一段時間市場都會出現一次撕裂性的動蕩,而這種動蕩發生的頻率越來越高,間隔越來越短,可能涉及的範圍越來越廣。
摩根士丹利首席經濟學家菲爾斯則在最近的一份報告中重申了他的觀點,即決策者們不能排除,希臘最終離開歐洲貨幣聯盟的“最壞、最壞結果”。(據上海證券報 朱周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