芝加哥農産品1月漲小跌大

2012-02-03 10:15     來源:經濟日報     編輯:范樂

  1月31日,美國芝加哥農産品期價在一片漲聲中結束了當月最後一天的交易。當日,玉米市場交投最活躍的3月合約上漲7.25美分,收于每蒲式耳6.39美元,漲幅為1.1%。小麥3月合約上漲21.25美分,收于每蒲式耳6.66美元,漲幅為3.3%。大豆3月合約上漲13.75美分,收于每蒲式耳11.99美元,漲幅為1.2%。

  與本月初的第1個交易日的交易數據相比,1月份的整體行情呈現出漲幅小、跌幅大的局面。1月3日,玉米3月合約收市價為每蒲式耳6.585美元,小麥3月合約收市價為每蒲式耳6.57美元,大豆3月合約收市價為每蒲式耳12.275美元。據計算,經過1個月的跌宕起伏,玉米3月合約下跌了19.5美分,跌幅為2.96%。小麥3月合約僅僅上漲9美分,漲幅為1.37%。大豆3月合約下跌了28.5美分,跌幅為2.32%。

  影響今年1月份芝加哥農産品期貨價的首要因素為相關農産品主産地俄羅斯、烏克蘭、美國以及阿根廷、巴西等國家的天氣狀況。南半球的持續乾旱,美國的暖冬與南部旱情,俄羅斯的冰凍災害,再加上美元匯價因歐債危機而波動,世界主要經濟體宏觀與相關産業基本運作情況,以及近年來日趨活躍的市場投機行為,共同構築了世界農産品的需求數據圖。

  芝加哥農産品期貨價格1月3日集體攀升,秉承了2011年年底上漲行情的慣性,主要原于南美地區持續乾旱引起市場對玉米和大豆的減産預期和美元匯價走弱兩大主因的支撐。巴西預測,受乾旱影響,該國2012年玉米産量將達到640萬噸,低於去年12月份預測的740萬噸,大豆産量預計為1273萬噸,同樣低於12月份預測的1412萬噸。阿根廷為世界第三大大豆出口國和主要玉米出口國,其大部分地區1月份炎熱少雨的天氣,威脅到了該地區農作物的産量,玉米和大豆價格因此持續得到支撐,順勢帶動小麥價格走高。而衡量美元對所有貨幣比價的美元指數當天位於79.63附近,比前一個交易日下跌0.8%,對以美元計價的農産品市場整體利好。另外,中國、印度、瑞士等國強勁的製造業數據表明全球經濟亮點猶存,也對市場發出世界糧食需求擴張的資訊。

  1月5日,芝加哥農産品期價全線下挫,基金投資者是當天市場主要的賣盤力量。他們認為,阿根廷等南美國家1月中旬降雨天氣概率加大將有效緩解旱情,加上美國農業部公佈農産品周出口需求數據疲弱,因而大規模清空其多頭倉位。部分投資者認為,一直持續的乾旱天氣已經支撐農産品價格大幅上漲多日,市場處於超買狀態,因而選擇在高點出貨。

  進入第二周(1月9日至13日)之後,南美旱區溫度高達38攝氏度且未見降雨,業界預計炎熱乾燥天氣對當地玉米、大豆作物造成的損害將不斷加大,吸引當天投機買盤大幅增加。1月9日芝加哥期貨交易所玉米、大豆價格大幅上揚。受到美元匯率下跌以及玉米、大豆價格上漲的提振,小麥價格同步上揚。1月12日,由於美國農業部供需報告意外上調美國玉米、大豆産量預期,美國小麥期末庫存預估值也超出市場預期,引發投機商和終端用戶的大舉拋盤,當日玉米、大豆和小麥期價均大幅下跌。

  受到美國玉米、大豆出口需求出現好轉,市場對於美國經濟復蘇勢頭信心增強,以及中國2011年第四季度經濟增速高於預期的影響,芝加哥期貨交易所在1月第三周(1月16日至20日)出現了持續多日的農産品期價上漲行情。1月19日,反映美元對所有貨幣比價的美元匯率指數連續第三個交易日下滑,而其他大宗商品市場行情轉好,加上當天發佈的經濟數據顯示美國經濟有復蘇跡象,均為農産品市場1月中旬的行情奠定了利好基調。

  由於市場有傳言稱俄羅斯和阿根廷將採取措施限制糧食出口,這一利好行情一直延續到第四週(1月23日至27日)。儘管傳言遭到俄羅斯及阿根廷農業部發言人的否認,但仍引發美國中西部玉米現貨市場上的恐慌性購買,小麥市場上的空頭回補也因此激增。由於業界預期旺盛的需求將使美國玉米庫存進一步縮水,美聯儲宣佈延長低利率政策至2014年下半年的決定又有利於壓低美元匯率,玉米、小麥期價在當周連續多日走高。

  市場分析人士預測,2012年年初,在國際大豆價格弱勢行情的影響下,農産品市場基本上呈現整體下跌的格局,此後受到世界糧食市場巨大需求的支撐,農産品價格將會重新回到上行軌道,農産品價格在2012年5月將達到一個頂點。進入播種期後,天氣因素將使市場面臨更多的不確定性,導致市場出現波動。雖然天有不測風雲,但萬變不離“供求”二字,市場總歸是決定行情的主導力量。(本報駐聯合國記者 張 偉)

延伸閱讀

訂閱新聞】 

更多專家專欄

更多金融動態

更多金融詞典

    更多投資理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