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報:全球經濟由債務推動的繁榮與蕭條交替的十年

2009-12-31 10:24     來源:經濟參考報     編輯:肖燕

  11月,迪拜世界公司出現大規模債務違約,引起國際金融市場連鎖反應。12月14日,兩名外籍勞工在阿聯酋迪拜塔邊的工地上休息。 新華社發

  12月21日,英國《衛報》刊登拉裏埃利奧特的一篇文章,題為《全球經濟由債務推動的繁榮與蕭條交替的十年》,摘要如下:

  借款熱潮為21世紀頭十年帶來了短暫的繁榮,隨後便使全球陷入嚴重的衰退。這十年其實是一個利用借貸來掩蓋現代全球資本主義深層次結構問題的過程。由債務推動的增長終究是不可持續的,各國政府都面臨著減少借款的巨大壓力。

  全球的脆弱

  過去2年半來的危機暴露出了整個全球經濟的脆弱。在21世紀頭10年中期的繁榮年代,關於未來種種問題的明確警報信號被忽視了。最終,全球失衡的情況真的出現了。最終,個人債臺高築的情況真的出現了。最終,銀行等金融機構甘冒更大風險追逐高收益的情況真的出現了。

  經濟學界卻不這樣認為。他們建立了複雜的數學模型,證明市場不可能出錯。儘管華爾街和倫敦城被拿著太多錢卻太缺乏見識的剛愎自用的年輕人所主導,但出現災難性崩潰的可能性卻被當作杞人憂天的謬論。當衰退出現時,人們覺得完全無法相信。就在花旗集團瀕臨破産的前幾週,集團前首席執行官查克普林斯説,只要音樂還在響,他就會繼續跳舞,如果市場價格都沒有預示出問題,又怎麼會有問題?他的話很好地體現了當時的情緒。

  可事實上,問題從15年前就一直在醞釀,並在21世紀的頭10年加劇了。在社會主義陣營解體後,工業生産遷移至亞洲,特別是中國。英國和美國經歷了製造業活動的外遷,隨之而來的是金融業的相對重要地位不斷提高。亞洲(以及德國等歐洲部分國家)的製造商享受著貿易盈餘,而盎格魯—撒克遜經濟體卻承受著貿易赤字。盈餘國家購買了債務國家的資産;通過紐約和倫敦交易的資金保持了美元和英鎊的強勢,使得進口商品更加便宜,決策者得以維持低利率。消費者發現他們的收入能買到更多東西,還能夠以低利率貸款,於是花錢如流水。

  然而,這臺貌似永不停息的印鈔機有一個不體面的小秘密。它需要借債(而且是很多債)才能運轉。21世紀的頭10年其實是一個利用借貸來掩蓋現代全球資本主義深層次結構問題的過程。我們幾乎走到了這條路的盡頭,但還沒有完全到頭。

延伸閱讀

訂閱新聞】 

更多專家專欄

更多金融動態

更多金融詞典

更多投資理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