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資行中國發展遇瓶頸 新增貸款三年縮水95%

2010-09-26 14:58     來源:華夏時報     編輯:程軼文

  9月20日,畢馬威會計師事務所發佈的一份外資銀行在華業績報告稱,匯豐控股中國子公司去年的稅後利潤為人民幣7.18億元(合1.065億美元),較2008年下降60%。渣打銀行的中國子公司報告利潤4.23億元,下降34%,摩根大通子公司利潤為6600萬元,下降21%。

  “這麼多年來,外資銀行在中國沒有像現在這麼難過。”某外資銀行零售銀行業務部主管丁濤(化名)最近情緒低落,從2009年四季度以來,丁濤所在的部門越來越頻繁地完不成業務指標。國內業務不見起色,而國外母行又自身難保,這讓一直依賴母行資金支援的外資銀行在中國的處境更加困難。

  2008年的國際金融危機令金融衍生産品、結構性存款以及與股票和各種掉期相關的産品都受到影響,外資銀行最具優勢的理財業務品牌受到質疑,外資銀行最擅長的“金融衍生品”也成了最讓投資者恐懼的字眼。

  難入主流的信貸業務

  在現階段的中國,商業銀行業務中最賺錢的依然是存貸差收益。工、建、中、農等四家大型上市銀行2010年半年報顯示,凈利息收入佔營業收入的比重分別為78.87%、76.83%、79.47%、82.3%。

  “貸款業務爭奪的不是市場份額而是優質客戶。那些大型客戶,外資銀行往往無法獲得。”工行公司業務部人士對本報記者分析。

  據央行貨幣政策執行報告顯示,僅人民幣新增貸款這一指標,2007年在華外資行人民幣新增貸款達到1704億元的歷史新高,同期全部金融機構人民幣新增貸款額度總計為3.6萬億;2008年,外資行人民幣新增貸款額度則急轉直下至628億元,同期全部金融機構新增人民幣貸款為4.9萬億;2009年,外資金融機構新增人民幣貸款僅為18億元,三年時間裏縮水了95%,而當年全部金融機構人民幣新增貸款創出9.59萬億的“天量”數字。

  央行此前公佈的《2009年國際金融市場報告》顯示,截至2009年末,在華外資銀行各項貸款餘額7204億元,同比下降1.03%,僅佔全部金融機構各項貸款餘額的1.7%。看起來,外資銀行和那些手中掌握著大量大客戶的國資銀行無法抗衡。

  據了解,外資銀行利潤下滑源於貸款收入的減少,因為貸款利率和存款利率的利差收窄。而中資銀行憑藉貸款規模的大幅增長彌補了利差的下降,2009年新增貸款較上年增加了一倍左右。

  但外資銀行借貸放緩。“外資行貸款審核的程式令放款速度慢,在市場和審批上有一定脫節,內部協調不完善。”丁濤解釋原因稱。

  同時,外資行的一些政策也未適應中國市場。如與房貸仲介合作是每家中資行都會做的事,但在外資行,這條路很難行得通:中資行與房貸仲介合作,通常會把貸款額的0.5%-1%作為給仲介的佣金,但外資行不會支出這筆行銷費用。

  中資行對於房産開發貸款中的各個利益環節更是“門兒清”,因此無論是新房開發貸款還是按揭貸款,外資銀行都同樣處於劣勢。“外資行每個部門的一把手基本上是老外,他們不熟悉更不接受中國市場上的特殊規則和特殊做法。”丁濤指出。

延伸閱讀

訂閱新聞】 

更多專家專欄

更多金融動態

更多金融詞典

更多投資理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