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GDP實現7.5%增長沒問題,但當前對長期經濟增長的樂觀氛圍過重,保持7%以上增長不容易,需要靠改革來加快推進。”在近日舉行的2012中國中小企業發展全景峰會上,國務院參事室特約研究員、國家統計局原總經濟師姚景源表達了這樣一個觀點。
姚景源認為,現在市場對中國經濟增長樂觀氛圍太濃,認為過去30年GDP能夠保持年均9.8%的增速,未來保持年均7%的增速應該沒問題,但其實要實現這個目標確實十分不容易。這需要建立在穩定物價的基礎上且不能持續以往高耗能好污染的模式。姚景源認為:“實實在在和沒有水分的增長,具體應該包含四方面內容:社會物質財富增長、沒有負效應或者負效應較小的增長、民生為導向的增長和實事求是的增長。”
此前,十八大提出2020年要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並給出了具體的量化指標,其一是到2020年國內生産總值比2010年翻一番,其二是到2020年城鄉居民每人平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要想實現收入倍增計劃,姚景源認為,除了改變以往高能耗、高污染的增長方式外,更重要的途徑是實現産業轉型和升級。應紮實推進改革,促進産業轉型,充分發揮企業的主體作用,提升經濟增長品質。他認為,儘管中國的産業升級和轉型已取得很大進步,但基於經濟下行、産能過剩、成本上升、創新不足等因素間的矛盾,産業轉型尚未取得根本性突破,其原因在於産業轉型和升級中存在體制和機制障礙。應明確轉型的主體是企業而不是政府,要通過深化改革讓企業將轉型和升級作為根本目標,讓企業充滿活力與動力地自主推動和實現産業升級和轉型。
“要實現國民收入和每人平均收入翻一番,歸根到底要靠我們的企業,靠我們的企業家。”姚景源説,這就需要推進改革,最根本的是處理好政府和企業的關係,政府管不了和管不好的要交給市場,發揮市場在配置資源當中的基礎性作用。
此外,姚景源還表示,當前最為關鍵的是要解決中小企業融資難問題,“而解決中小企業融資難最快的辦法就是給企業減稅,讓企業充滿活力和生機,同時,還要給予中小企業公平的參與競爭的市場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