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0日,發改委宣佈,自7月11日零時起,將汽、柴油價格每噸分別降低420元和400元。發改委相關人士稱,目前中國的成品油價格和包括歐洲、日韓在內的大部分國家相比,仍是低的。但中國油價確實比美國高,而高的部分主要是在稅收環節,並且這部分已收歸國庫。
從6月以來,國際原油價格經歷了過山車行情,有時一天漲跌幅高達9%以上。而我國油價也是經歷“三連跌”,93號汽油重回“6時代”。但是,公眾似乎並不滿足,不僅對油價“漲多跌少”耿耿於懷,而且對時下大幅回歸的油價仍不滿意,原因在於,與美國相比,我國油價還是高。我國油價高在哪?用發改委官員的話説,主要高在稅收。比如説美國,目前來講,它的稅佔了它整個成品油價格的大概百分之十二三左右,而中國大概目前的稅佔了我們價格的28%到30%。
對於稅高推高油價一説,有人會予以駁斥——相對美國,我國稅率高了;但相對歐洲、日韓等國在內的大部分國家,我國又是油價低、稅率低,像英國、德、法國等國家,油價裏的稅率竟然高達六成以上。言外之意,國人在“低油價、低稅負”享受石油消費。
事實果真如此嗎?據報道,在我國的成品油消費中,大約一半是國産原油加工提煉的,成本比進口原油要低得多。一方面,“兩桶油”將自採的原油對外銷售以賺取鉅額利潤,而自己煉油的原油大部分來自外採。也就是説,兩家公司有意混淆自採油與外購油,以低價品賣高價,從中賺取高額利潤。羊毛出在羊身上,公眾是石油的終端消費者,“兩桶油”作為央企,從每一桶油裏又攫取了不少利益。假如將此附加、計算在稅裏,那真可謂是一桶油裏有半桶“稅”,實質稅率與法、德、英等國的高稅率相差無幾,這哪算是“低稅”石油?
尤其是,我們不但要比油價、比稅負,還要比國民收入。據測算,我國居民日均收入16美元,一加侖汽油花費佔一天收入的34%,而美國居民日均收入134美元,一加侖汽油需花費3.1%的日收入。可見,一桶油裏稅太多,國民用油的費用太高了。目前我國附加在石油裏的稅率與“兩桶油”利潤較之西方發達國家、較之國民收入,其不合理之處自然凸顯。
我們再看看油價裏的稅種是否合理。一桶油裏都有什麼稅?估計熟悉內情的不多。筆者從一份資料上看到,我國目前實行的石油財稅制度共涉及26個稅費種類。其中,企業所得稅佔25%,增值稅佔17%,城市維護建設費、教育費附加、地方教育費附加共佔12%,另外還有房産稅、土地使用稅、耕地佔用稅等。也就是説,消費者為一桶油支付的油價中,稅費所佔比重太大,除了增值稅、消費稅、資源稅等稅該由消費者承擔外,像上游開採徵收的多個稅種,尤其是教育費附加,也讓消費者買單,實在是有悖情理。
雖然發改委承認油價稅負高,卻同時以“這部分已收歸國庫”來解釋,無非是想傳遞這樣的信號撫慰民意:稅雖高,但“取之於民、用之於民”了。其實,這樣的託詞難以服人。“十二五規劃”的最大亮點之一是追求“民富國強”,而目前諸如貌似合理合法的“高稅負”,正在一點點掏空公眾的口袋,吞噬公眾的幸福指數。所以,現在油價雖然經歷“三連跌”,但公眾歡呼不起來的原因就在於,油價原本還可以再低一些,也應該再低一些——雖然我們的很多商品價格,包含的稅費都不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