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化梅:下跌空間不大 窄幅震蕩是主基調

2010-11-30 09:33     來源:中國證券報     編輯:張蕾

  上周末盡管沒有緊縮政策出臺,但有關加緊研究推動國際板的消息,還是使大盤周一低開並回落整理。大盤經過前期的急跌後,近期轉入弱勢震蕩,主要原因,一方面由于10月份4.4%的CPI同比漲幅使市場對政策收緊的預期進一步增強;另一方面,朝韓軍事衝突提升了美元避險吸引力,同時市場亦擔心愛爾蘭債務危機可能擴散,美元反彈,有色金屬受壓。但是,我們認為市場短線下跌空間並不大,2800-3000點區間震蕩將是大盤運行主基調。

  資金面仍然寬裕

  首先,美國的量化寬松政策導致全球流動性泛濫,人民幣加息和升值預期更吸引熱錢注入中國,我國10月份新增外匯佔款的數據驗證了這一判斷。中國人民銀行11月26日公布數據顯示,10月新增外匯佔款高達5190.47億元,創30個月來新高,環比大增79.27%。我們認為,來自海外大規模的熱錢正伺機通過銀行匯兌、貿易和投資三種方式進入內地,並最終將或多或少進入股市。

  其次,基金規模井噴式增長,千億資金即將入市。進入11月份,基金規模迎來了井噴式增長,發行基金總數創下了31只的歷史紀錄,新成立基金規模更是達到了610.54億元,環比增加599%。目前處于建倉期的31只偏股型基金的規模合計為715.88億元。另外,目前處于認購階段的29只新基金中,偏股型的基金共計20只。因此,處于建倉期的基金和正在發行的基金將有超過千億元的資金進入A股市場。

  最後,儲蓄搬家仍將繼續。10月份我國儲蓄搬家現象明顯,居民戶存款減少7003億元,刷新單月降幅歷史紀錄。預計未來在通脹預期強烈、實際利率為負的背景下,儲蓄搬家仍將持續,股票新開戶數和基金新開戶數仍有望持續增加。

  2800點是強支撐

  大盤在急跌後,曾多次考驗60日均線的支撐,在上周三工行復牌後,工行是以跌停方式復牌,表明2800點是市場砸出來的底,後市應該有較強的支撐。

  另一方面,從權重股的表現來看,大多數權重股此輪的上漲幅度雖未盡失,但遠低于大盤的平均漲幅。據wind統計,自9月20日至11月26日,房地產業上漲1.86%,銀行業上漲4.92%,銀行業的市盈率仍不足10倍。目前銀行再融資已接近尾聲,而AH股溢價率處于歷史低位區域,因此,權重股下跌空間應有限,從而也封殺了大盤的下跌空間。

  中線布局十二五規劃

  在沒有突發利空的情況下,2800點或許就是短線的低點,市場目前還在等待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定調,預計未來政策會調整已成定局,但政策發生重大轉向的可能性也不大,A股宏觀面並不悲觀。短線來看,在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召開之前,出臺重大政策的可能性不大,市場將以區間震蕩為主。

  操作上,建議投資者逢低中線布局十二五規劃受益的相關板塊,例如先進裝備制造業;有關污水處理、CDM等節能環保概念;未來由于居民可支配收入的提高,居民的消費率有望提升,可繼續關注消費升級概念股;最後,在區域經濟中可關注新疆、西藏等板塊。

延伸閱讀

訂閱新聞】 

更多專家專欄

更多金融動態

更多金融詞典

    更多投資理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