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翔宇:貨幣“洪水”氾濫 A股“猛獸”難制

2010-11-05 09:44     來源:中國證券報     編輯:張蕾

  美國東部時間週三,美聯儲做出一個艱難的決定,即重申在較長時間內維持超低利率水準的同時,推行總額為6000億美元的第二輪量化寬鬆計劃(QE2),超出此前普遍預計5000億美元的規模。受此消息影響,美元應聲回落,創出本輪調整的新低,道指收盤亦創出兩年多以來的收盤高點。本週四率先開盤的亞洲市場全面上漲,日經指數漲幅超過2%,A股、香港恒生指數及印度股指漲幅均超過1%,亞洲貨幣升幅尤其驚人,新台幣急升超過1%,紐西蘭元更是飆升超過2%。儘管週四市場反應正面,但美聯儲本輪超預期的量化寬鬆政策對全球市場尤其是亞洲新興市場的影響可能深遠而複雜,投資者一味樂觀未必是當下的長策。

  二次量化寬鬆“利己損人”

  全球最大的貨幣基金——太平洋資産管理公司(PIMCO)執行長兼共同投資長伊爾艾朗(Mohamed A. El-Erian)明確表示,要滿足美國經濟“重拾成長、提振就業”的困難任務,量化寬鬆終究難以承擔大任。尤其值得警惕的是,世界其他國家並不需要額外的流動資金,中國、巴西等新興國家經濟已接近過熱水準;歐元區與日本,也難以承擔貨幣的進一步升值。伊爾艾朗強調,如果欠缺結構改革,聯儲創造的部分資金將從美國外泄,導致其他國家的資本流入再次暴增,各國反制資金的結果,將再度引發貨幣衝突、甚至貿易保護主義。

  國內流動性早已氾濫

  最近,一篇《央行超發43萬億人民幣引發通脹》的報道引發市場關注,該文章指出,今年9月末,廣義貨幣供應量M2餘額已經達到69.64萬億元,而前三季度GDP僅26.87萬億元,二者相抵央行超發貨幣將近43萬億元。儘管這一計算不無偏頗,但連續實行寬鬆的貨幣政策之後,國內市場貨幣超發、流動性氾濫已是不爭的事實。

  據國泰君安證券首席經濟學家李迅雷測算,過去10年,中國M2平均增速達到18%以上,而發達國家均為個位數;美國M2的增速在過去20多年中基本與GDP的增速保持同步,而中國則大大超過GDP的增速;2009年,國內M2增速達到32.35%,創出歷史新高;從中美兩國M2、GDP的對比看,2009年中國的實體經濟只有美國的1/3略強,但M2卻高出美國近5%,而到今年8月末,中國M2已高出美國約17%,雄踞全球第一。

  與此同時,先知先覺的國際性熱錢還在加快流入中國的腳步。從央行三季度數據來看,2010年3季度外儲共增加1,940億美元,單季增量創歷史新高,其中9月增量首次突破千億美元大關,外匯佔款也呈現明顯加速的勢頭。另外,從熱錢流入內地最大轉机地香港的情況來看,有數據顯示,近期有超過6500億港元的熱錢流入市場,香港銀行體系結余也創出近期新高。

  市場普遍判斷,全球流動性更趨寬鬆之後,流入香港、內地的熱錢有增無減,未來出現輸入型通脹、資産泡沫的風險大大增加。

  股市這只“出籠猛虎”難駕馭

  目前國際經濟走勢、股市走勢明顯分化。新興市場經濟已經開始出現全面過熱跡象,印度年內六度升息,而美、歐、日成熟經濟體尤其是歐、日沉疴難起,日本已將利率壓低至降無可降水準;股市方面,儘管在新興市場走勢強勁推動下,摩根斯坦利全球指數近日已經連創2008年9月金融海嘯以來的新高,但漲幅榜基本為亞洲新興市場國家,跌幅榜幾乎清一色是歐日股指,可見國家地區之間分化極為嚴重。

  在這樣的背景之下,新興經濟的領頭羊中國、成熟市場的主力軍美國在政策取向上開始出現明顯的分歧。中國央行最近發佈的三季度貨幣政策執行報告顯示,未來將引導貨幣條件逐步從反危機狀態向常態水準回歸,同時指出今後價格走勢的不確定性較大,仍需加強通脹預期管理。市場對此解讀為,中國的貨幣政策基本上不會由於美國貨幣政策的變化而調整,現在關鍵的問題還是通脹和貨幣發行過多的問題,未來的貨幣政策將逐漸向偏緊方向、向收縮轉。可以明顯看到,通脹問題、貨幣發行過多問題必然因為美國量化寬鬆政策而進一步惡化。

  上月及最近幾個交易日,在樓市轉移資金、境外流入熱錢的推動之下,市場連續放出歷史天量,個股猛漲猛跌,強勢已成;而在美國進一步量化寬鬆的刺激之下,股市已成出籠猛虎之勢。然而,值得警惕的是,中外政策已顯著對立,未來如何在操作空間相對有限的政策工具之間衡量取捨,相信也是決策層的難題。而面臨這樣的不確定性,未來市場的震蕩波折難以避免,如何駕馭市場這只出籠猛虎,任重道遠。

延伸閱讀

訂閱新聞】 

更多專家專欄

更多金融動態

更多金融詞典

    更多投資理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