力拓間諜門事件的明確提示是,中國經濟資訊非常不安全。在數目字管理的市場,數目字的主導權為交易對手、談判對手掌握,結果不問可知。
7月9日,上海市國家安全局證實,力拓上海辦事處的4名員工因涉嫌竊取中國國家機密已被拘捕,其中包括該辦事處總經理、力拓鐵礦石部門中國業務負責人胡士泰。外交部新聞發言人秦剛在例行發佈會上對此做出正式回應指出,中國有關部門掌握了大量確鑿證據,證明胡士泰等人為境外刺探竊取中國國家機密、並對中國鋼鐵企業的內部人員行賄。
大型企業與政府關鍵部門退休官員成為外資公司員工,是獲取中國商業核心資訊第一條捷徑。
不少鋼鐵企業負責人透露,包括力拓在內的三大鐵礦石巨頭在與中國鋼鐵企業接觸過程中,常常以多種方式獲得中國鋼鐵行業的核心數據,包括生産成本、毛利率、生産技術參數等等,所有這些詳盡的數據,使中國鋼鐵行業的底牌盡在鐵礦石巨頭掌握之中,核心商業數據的洩露使中國鐵礦石談判無法獲得先機。
此次被刑拘的力拓鐵礦石部門中國業務負責人胡士泰,80年代在中信集團工作,中信集團是我國進行海外資源性佈局的一家窗口企業。1998年,冶金工業部,許多掌握核心資料的官員進入力拓等企業,被委以重任,每次談判,這些對中國鋼鐵行業瞭如指掌的人士充當了資訊蒐集馬前卒的重任,他們獲得的百萬美元高薪,讓中國企業付出了上百倍的代價。
不僅如此,包括證監會、銀行、政府財經部門的一些官員退休後即被國外企業高薪禮聘,既提供行業諮詢,又可以充當高級公關,在人情大於法律的市場中常常無往而不勝。
以為資訊無價,利用權利之便將所知資訊收益個人化,是國企高管與政府官員透露商業資料的根本原因。
獲取中國經濟資訊的第二條捷徑是國外機構與國內政府統計部門合作。
2008年7月17日,國家統計局公佈上半年宏觀經濟數據,國內生産總值、居民消費價格、農産品生産價格等一系列關乎國計民生的重要數據都是在這一天首次公佈。但早在7月8日,路透社就在中文網站刊登文章,以“兩位官方消息人士”的説法稱,我國6月份CPI同比上漲7.1%,上半年CPI同比上漲7.9%;7月15日,路透社再次以“三位官方消息人士”為消息源,稱上半年我國GDP同比增長10.4%。與國家統計局公佈的數據連小數點都一樣,如果以此數據對中國資本市場套利,中國普通投資將蒙受巨大損失,而外資機構既可避險,也可提前做多做空,立於不敗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