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監會:金融必須服務實體經濟 強化影子銀行監管

2012-11-21 13:27     來源:金融時報     編輯:范樂

  報道中國銀監會副主席王兆星今天在公開論壇上表示,本輪金融危機帶來的重要啟示之一就是金融必須始終地服務於實體經濟。防範金融危機,不能僅僅靠市場調節、金融機構的自我約束和自我治理,金融監管者必須承擔更重要的責任,及時發現風險、識別風險、提示風險、控制風險、處置風險,確保金融體系安全穩健運作,保證經濟健康可持續發展。

  日前,美國監管機構宣佈將無限期推遲巴塞爾協議Ⅲ的生效日期,歐盟也存在很大可能將巴塞爾協議Ⅲ執行時間整體延後,中國巴塞爾協議Ⅲ執行時間是否也將延後?對此,王兆星回應稱,中國的金融監管當局不會受個別國家推遲執行巴塞爾協議Ⅲ的影響,仍將堅定不移地實施新的資本監管標準。中國實施新資本監管標準,不僅僅是為了履行作為國際金融組織重要成員的責任,更重要的是,新資本監管標準充分考慮了中國國情,符合中國自身的利益。新資本監管標準是根據中國銀行業的風險結構、業務結構、商業模式以及對實體經濟的支援要求而合理設計的符合國際資本標準要求的中國版監管標準。王兆星認為,實施新資本監管標準能夠將提高資本要求與提高商業銀行風險管理水準有機地結合起來。新資本標準吸收了商業銀行風險管理的最佳實踐和先進成果,通過實施新資本標準,可以推動我國商業銀行充分學習、借鑒、吸收和把握最先進的風險管理理念和方法,進而提升中國銀行業風險管理水準,提升國際競爭力。

  實施新資本標准將與支援中國實體經濟發展緊密結合。新資本標準在資本結構、資本水準,特別是有關風險系數的安排方面,充分考慮了中國銀行業對實體經濟發展需要的支援。新標準既有利於提高商業銀行的資本水準,提高商業銀行抵禦風險的能力和安全保障能力,同時也不削弱和影響中國銀行業對中國經濟的支援。

  王兆星表示,要進一步加強對影子銀行的監管,加強對影子銀行的界定、識別、規範、監管和風險的有效處置。近年來,一些非銀行金融機構以及非金融機構的金融性業務發展很快,他們既是金融創新的結果,有效補充了正規金融體系提供服務的不足,然而這些不受任何監管或很少受到監管的非銀行、非金融機構的金融活動快速發展,又帶來了風險的嚴重積累,一旦失控也完全可能形成系統性風險,甚至會威脅到整個銀行體系以及整個金融體系的安全。所以在進一步推動金融創新、不斷改善金融服務的同時,國際社會也在尋求建立一個更有效的監管框架,確保這些所謂影子銀行的金融活動得到有效監管,切實維護金融體系安全。

  王兆星強調,要對複雜的金融結構性産品、金融衍生性産品、金融證券化産品的風險結構、交易結構、清算機制以及流動性和資本要求進行系列改革,一方麵包容創新以促進金融市場活躍、實體經濟發展,另一方面防止金融自我迴圈、自我膨脹,最後形成嚴重金融泡沫。

延伸閱讀

訂閱新聞】 

更多專家專欄

更多金融動態

更多金融詞典

    更多投資理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