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融資總量成貨幣調控新考量

2011-01-20 14:44     來源:中國證券報     編輯:程軼文

  近期管理層在資金供給方面頻頻強調“社會融資總量”。此間觀察家認為,這一表述與未來直接融資大發展的趨勢相契合,貨幣調控將更多關注社會融資總量與經濟增長及物價指數的偏離度,不再僅關注貨幣信貸量。

  “社會融資總量”的表述,傳達出企業融資來源構成的變化。當前,社會融資渠道呈現多元化趨勢。隨著資本市場的發展和直接融資比例的提高,支援實體經濟發展的資金供給更多體現在“社會融資總量”上。以去年為例,全年人民幣貸款增長7.95萬億元。除信貸迅猛擴張外,還有三條渠道提供的融資規模“超萬億”值得關注。

  一是A股融資量創歷史新高。數據顯示,去年共有531家公司在A股市場融資10275.2億元,同比增幅超過100%;二是以中期票據和短期融資券為主的非金融企業債務融資工具快速發展,去年發行量超過萬億元;三是銀行信貸類理財産品發行呈井噴式擴張,粗略估計去年發行規模也超過萬億元。此外,企業還通過企業債、公司債、信託、風險投資等渠道進行融資。儘管傳統的信貸投放仍是經濟活動的融資主要渠道,但直接融資以及其他方式融資的比例在不斷上升。

  社會融資總量的另一層含義在於,貨幣調控應按滿足經濟平穩健康發展的正常需要掌握,特別是要考慮經濟增長目標和通脹控制目標。比如,如果CPI漲幅控制在4%,GDP增長較預期快,貸款增速也可以適度加快;如果GDP增速為8%,通脹較預期更高,為了控制好通脹,貸款增速應有所下降。

  分析人士認為,在今年兩會前後全年經濟增長目標和通脹目標確定後,對今年信貸目標將有更為明確的判斷。滿足經濟發展的要求也意味著對CPI上漲要具體分析,如果CPI上漲是由於輸入性通脹或短期非核心通脹,信貸增速有所加快並非不可能。“社會融資總量”頻繁被提及,也傳遞出管理層對直接融資市場發展的期待和推動。

  從長期來看,隨著經濟持續增長和經濟結構轉型,我國長期儲蓄率將有所下降,在此基礎上形成的以間接融資為主的融資體系結構將發生變化,直接融資規模及所佔比重會逐漸增加。“十二五”期間,推動利率市場化以及金融創新等舉措的出臺,也將推動直接融資的發展。

  同時,直接融資規模擴大可能帶來的一些問題需引起關注。比如,在去年的直接融資中,商業銀行再融資佔不小比例。銀行將再融資作為“輸血”的渠道,補充資本金後繼續進行信貸擴張,因此應處理好銀行資本金補充與信貸擴張、銀行體系風險防範與資本市場穩定的關係。此外,資本市場擴容不僅要服務於企業,同時要讓投資者受惠。資本市場融資需要把握好“火候”,充分考慮市場的承受能力。為此,可考慮吸引更多的機構投資者入市。目前管理層已經在做多方面的準備,包括批准小QFII、培育更多的長期機構投資者以及將養老金作為長期投資者等。(記者 任曉)

延伸閱讀

訂閱新聞】 

更多專家專欄

更多金融動態

更多金融詞典

    更多投資理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