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峽論壇
官網首頁 | 關於論壇 | 最新播報 | 視頻直播 | 重要發佈 | 重要講話 | 人物訪談 | 嘉賓風采 | 論壇花絮 | 評論反應 | 台灣網專稿
現場圖片 | 背景資料 | 關注海西 | 閩臺交流 | BBS | VIP | 第六屆 | 第五屆 | 第四屆 | 第三屆 第二屆 第一屆
  海峽論壇官方網站 -- 論壇花絮

回顧:兩岸特色廟會最後一天

時間:2014-06-17 18:06   來源:東南網

  今晚11:30,兩岸特色廟會就要收攤了。今天是廟會最後一天,親,還有沒吃到臺灣小吃的,趕緊地,走起!

  臺灣攤主:明年還要來

  昨天上午風雨交加,讓廟會活動不得不暫停。

  下午4時起,天空開始放晴,海滄市民廣場上的人,陸陸續續又多了起來,一些提早開業的攤主,迎來了排隊的人流。

  導報記者在廟會上看到,人流在大腸包小腸的攤點前聚集,有母親帶著學齡前的寶寶,也有三三兩兩的小情侶。

  另外一個受到年輕人喜愛的,是101巨無霸薯塔。攤主謝忠雄是一個25歲的年輕人,穿著明黃的恤衫、熒光色的時尚運動鞋,棕色的皮膚顯得活力四射。他説,這次與父親來到海滄參加兩岸特色廟會,感受到了海滄人的熱情,這次廟會的衛生、秩序都很不錯,還有臺灣志工幫忙,感覺很親切,如果下次有機會,還會再來。

  被稱為“臺北士林夜市大師”的阿萬師傅,前幾天都在忙著現場炒海蠣煎,服務食客,根本沒機會與記者聊天。趁著昨天比較空閒,阿萬師傅一邊整理食材,一邊答記者問。他説,在士林夜市經常接觸到大陸游客,與在海滄遇到的大陸人一樣,“都很熱情”。忙碌的三天時間,在阿萬師傅看來,是“還好”,只是早上的大雨讓他不能服務大家,感覺比較遺憾,“時間過得太快了,下次廟會,我還會再來!”

  廈門民眾:要來還來海滄

  廟會進入倒計時,這也讓廈門的食客依依不捨,“如果明年的廟會還開到海滄來就好了”。

  “如果再多辦幾天就好了,可惜我們要上學,不然今天還可以去吃”,北師大附小三年級兩個小夥伴,在週末結伴逛廟會,結果不但在那裏遇到了其他同學,還遇到了過去幼兒園的好朋友。吃到美味的盆栽冰淇淋、巨型的章魚腳,還有包裝可愛的椰子汁,兩個曾結伴去過臺灣的小夥伴意猶未盡,直嚷嚷著,“如果明年廟會再開到海滄來就好了,我們可以天天去吃!”

  連續參加過幾次廟會的蘇小姐,這次特地和閨蜜開車從集美來趕廟會,“地方很大,停車很好停,還有座位,帶著小朋友逛,一點也不累”。蘇小姐自己經營著一家餐廳,過來趕廟會,也帶著學習的心態,“一些好吃的味道、好玩的點子,可以學習,甚至可以直接跟他們談,引進到我們餐廳”。可惜,一個下午的時間太短,沒辦法把所有攤點“走透透”,也沒辦法把所有美食嘗個遍。

  聽説“七大夜市”要進駐海滄,蘇小姐十分開心,“太好了,以後週末從集美過來,很近,又不像島內那樣人擠人,附近還有海、有山、有卡拉OK和愛心單車,帶小朋友玩一天綽綽有餘”。

  人物

  基隆夜市自治委員會會員傅明泰:

  “吃,是一種藝術”

  戴著草編牛仔帽,穿著裸色襯衣的傅明泰,來自基隆夜市,對於這次廟會,他的評價是“乾淨、整潔,秩序很好”。

  “吃,是一種藝術。”傅明泰説,臺灣從南到北,食材、料理各有變化,有其地方特色,總結起來,就是一部臺灣“吃的文化”,“總的來説,就是要求不失原味,保持食材的精髓”。

  對於這次廟會從臺灣特色升格為“兩岸特色”,傅明泰認為,包含了“交流和學習的意味”。比如海蠣煎,臺灣是一碗碗分開煎,色澤清透,最後加上蛋液、香菜,賣相好,引人食欲;而閩南的海蠣煎,在地瓜粉中加入了醬油,看起來沒那麼清亮,但對於吃慣了含有醬香的廈門小夥伴,吃臺灣海蠣煎,總會感覺“味道怪怪的”。

  他説,這就是兩岸飲食文化的差異,因為手法和做法的不同,讓消費者的感受不同,而大家對“家鄉味道”的認同,讓雙方有了共同語言。

  “烹飪者對食物的尊重,對客人的尊重,都體現在了他對食材的態度上”,傅明泰説,從兩岸烹飪的交流中,多一些認同和包容,少了一些主觀和爭執,這就是交流的作用和意義。


分享到:
編輯:陳寧

公告板 | 關於論壇

台灣網專稿

更多>>評論反應

更多>>嘉賓風采

更多>>論壇直通車

景點 美食 住宿 日程 交通 天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