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號:

新華調查:民營實體書店“夾縫”下如何“過冬”?

時間:2011-11-05 10:10   來源:新華網

  新華網杭州11月5日電 中國最大的民營連鎖書店——光合作用書店的關門,為民營實體書店的前景蒙上了更加濃重的陰影。過去4年裏,全國已有上萬家民營書店倒閉。曾經被視為“城市文化名片”的民營實體書店為何接二連三“倒塌”?從“詩意地棲居”到夾縫生存艱難,它們將如何度過最寒冷一季?

  民營書店集體“入冬”?

  數年前,人們習慣將民營實體書店連同圖書出版行業一起,稱為“中國最後的金礦”。如今,這種慢節奏的實體購物方式正在受到巨大衝擊:僅2007年到2009年,中國民營書店就減少了10000家。2011年,全國民營實體書店更是集體跌入寒冬,不少行業佼佼者,都因經營困難不得不縮小規模,甚至面臨關張窘境。

  與有特色的民營實體書店一起“隕落”的還有實力較強的大眾實體民營書店。人民出版社、新華時代(北京)傳媒文化有限公司和杭州諦都置業共同投資創辦的“人民書店”,曾經寄希望於連鎖直營專賣體系,擴大市場佔有率,並與新華書店一爭高下,然而從它2009年開業,到如今僅兩年時間,便退出了市場。

  民營實體書店多米諾骨牌效應般地一個個倒下,加重了公眾對閱讀的憂慮。有媒體稱,消失的不僅僅是傳統人文小書店,更是一種生活態度和方式。

  事實上,全球範圍的書店危機正在上演:今年7月22日起,曾是美國第二大傳統圖書連鎖店的Borders開始關閉旗下399家店面;同時,美國最大書商之一的巴諾書店的華爾街股票迅速貶值;英國著名的水石書店也宣佈2010年利潤同比下滑70%。

  曉風書屋、楓林晚兩家“老字號”的民營實體書店曾被視為杭州“城市地標”。為維持經營,杭州曉風書屋總經理姜愛軍不得不降低運營成本。“原本一個店舖有四五個店員,現在我們減為一兩個,就連送貨司機也要裁員,大家都在夾縫中生存。”姜愛軍説。

  由於杭州市中心的房租漲得太快,2007年,楓林晚書店總店搬遷,由400多平方米的營業場地變身為LOFT結構的大區域室內交流活動場所,成為國內首家實驗書店。

  “活著,是當下民營實體書店最大的願望。”楓林晚的創始人朱昇華説。

  民營實體書店遭受“多方掣肘”

  “‘光合作用’之所以沒能逃脫全球實體書店快速萎縮的命運,最主要的原因是遭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成本壓力。”出版人路金波直言。

  “光合作用”創始人孫池無奈表示,書店的房租、水電等成本急劇上漲,銷售卻連續4年下滑,導致“光合作用”的資金問題突出,拖欠了諸多供應商的款項。

  除受房租成本高、客戶不穩定等壓力外,隨著數字化資源的日漸豐富,年輕讀者閱讀方式的改變成為壓倒民營實體書店正常生存的“最後一根稻草”。根據《2010中國網路購物市場研究報告》顯示,2010年中國圖書音像製品消費火爆,佔網購市場消費總量排名的第三位,購買用戶佔全部用戶的比例達31.4%,這意味著,每約十個網購用戶中有三人會購買圖書音像製品。

  10月31日,家電經銷商蘇寧在雄厚資本和大公司的支援下,高調涉水圖書銷售,與噹噹網和京東商城形成“三國鼎立”的局面。“也許,對於電子商務大鱷而言,低價銷售圖書只是獲得可觀客流的工具。但對於實體書店來説,卻是噩夢的開始。”朱昇華説。

  “現在,我們最期盼的是圖書價格體系的管理;我們最害怕的是書友在我們含淚滴血時,還會因為網路大鱷們的傾銷而誤會我們:圖書是暴利,店家不實在。”面對網路圖書價格的血拼,姜愛軍在曉風書屋的微博上這樣寫道。

編輯:劉承思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