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店唱輓歌 不如開拓服務

時間:2011-11-09 11:24   來源:北京晚報

資料圖片

  不久前,中國最大的民營連鎖書店——光合作用書店的關門,為民營實體書店的前景蒙上了更加濃重的陰影。過去4年裏,全國已有上萬家民營書店倒閉。

  11月6日,中關村圖書大廈迎來了八歲生日,當天大廈電子書店宣佈開張,8萬種各類電子圖書上線。八年來大廈已擁有近130萬會員讀者隊伍。

  從2007年到2009年,中國民營書店就減少了10000家。2011年,全國民營實體書店更是集體跌入寒冬,不少行業佼佼者,都因經營困難不得不縮小規模,甚至面臨關張窘境。

  第三極書局宣告倒閉,季風書店舉步維艱,風入松停業搬遷……如今,光合作用書店也因資金鏈斷裂而倒下了,每隔一年半載就有這樣“不幸”的新聞讓人唏噓感傷。上週末,中關村圖書大廈迎來了八歲生日,為慶祝這個特殊的日子,中關村圖書大廈電子書店揭幕,宣佈8萬種各類電子圖書同時上線。在這樣一個開業大吉的日子,學者和出版社、書店、讀者的座談會上,大家都繞不開光合作用的倒閉,繞不開實體書店蕭條的前景。

  齊聲共唱的輓歌

  如果只是一家書店的倒閉,如果只是一個夾縫中的冬天,如果只是一個城市的文化現象,都不至於讓業界如此感傷,然而,現在實體書店可以預見的前景暗淡,內外環境交困,沒有一條利好消息可以鼓舞士氣。一個個民營實體書店的倒下似乎還只是引爆點,座談會上,有專家直率提出,如果不做一些改變,新華書店也前景堪憂。央視主持人白岩松在《新聞1+1》中也曾直言不諱,“新華書店之所以過得好,那是托毛主席的福,佔據了每個城市最好的地理位置。”而迫使民營書店先倒下的最大壓力是,不斷上漲的房租。出版人路金波表示,人工和房租這兩大成本達到書店成本的50%以上。新華書店沒有房租之困,但人工成本、運營成本和網路書店價格優勢對實體書店的衝擊與民營書店無異,如果只是安於現狀,任多米諾效應繼續傳導下去,新華書店同樣岌岌可危。

編輯:劉承思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