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法規

按學分收費 市場化還是制度創新

時間:2010-02-26 09:04   來源:人民網

  前不久,北京市教委表示,高校按學分收費的方案已制訂完畢,最快於今年秋季開學施行。此外,新學年市屬高校的部分大學生還能跨校選修部屬高校的課程。

  實行按學分收費改革後,高校本科將成為彈性學制,由高校自行確定本科學習的修習年限範圍,即現在的大學生可在3至6年內自由選擇完成大學學業的時間。

  有人認為,這一舉措給學生更多的自主權,向現代大學制度邁進了一步,是對現行教育體制的重大突破,“真正做到因材施教”。也有人認為,大學按學分制收費是向錢看,會衝擊教學品質,實施的困難也不容小視。

  按學分收費,究竟是將大學進一步推向市場化,還是現代大學制度改革的有益探索?

  該不該按學分收費?

  大學年限和學習課程出現差異化

  目前,我國高校大都實行學年學分制,只有學滿4年,才能保證學分修滿。而按學分收費,是對學生培養實行學分制,學生只要修滿規定學分就可畢業。學校根據培養成本、教學成本等測算學生在校單位學分的成本,學生按所修學分交費。北京市教委相關負責人表示,實行按學分收費後,學生上大學的年限和學習的課程都將出現差異化。

  一項網上進行的“如何看待北京高校按學分收費方案”的調查顯示,67.3%的人選擇“支援”,24.6%的人選擇“不支援”,還有8.2%的人選擇“不好説”。

  “對學生而言,絕對是好消息!”中國人民大學的小耿表示。學有餘力的他,早就想提前畢業了。“彈性學制可以增強學生學習的自主性。拿我們新聞專業來説,所有課程其實1—2年就可學完,剩下的就是實踐了。”

  “實行按學分收費,是符合現代高等教育發展趨勢的。”北京市教委相關負責人表示,首先,高校實施學分制教學,有利於擴大學生的教育選擇權,學生有更大的選科、選課、選時自由度。在學分制背景下,修讀年限,可以從以前一律的本科4年,變為彈性的3—6年,每個同學都可根據自己的學習實力、家庭經濟情況來確定每學期的課程。其次,對應完全學分制,學校將把學生培養成本從過去的分攤到每年,改為分攤到每個學分上。

  “學分制收費的出發點是給學生更多的自主選擇權。”這位負責人表示,按學分收費,為學生跨係、甚至跨校選課提供了一種收費的統一標準,能讓學生獲得更多自主權,學生跨專業、跨校選課也更為方便。目前,以16所學院路高校為主的學院路教學共同體,人大、北理工、北外等12所高校為主的中關村教學共同體,及位於和平裏,由對外經貿大學、北服、聯大等7所高校組成的教學共同體已開始跨校選課。

  “按學分收費能夠進一步推進學分制改革,這對發揮學生自主性,培養個性化人才、創新型人才意義重大。”優秀學生可以用短時間修習完本科課程,提前進入研究性學習和個性化學習階段;而學習能力稍差的學生,則可以利用相對長的時間打牢基礎,具備一定的就業能力之後,再走向社會就業。不僅如此,彈性學制還可以使學生錯開畢業時間。

  據了解,按學分收費從2007年即在北京部分高校進行試點。而從2005年開始,上海、廣州等地區高校已經實行按學分收費。“絕大多數在正常年限修習完課程的學生,所交納的學費將不會高於現行的按學年收費的標準。只有多修或是重修學分,所交納的費用才有可能比其他學生更高。”

  按學分收費觸動什麼?

  學生重視每一學分的學習,學校增強辦學成本意識

  聽到北京高校將按學分收費的消息,今秋將升入大三的北京林業大學學生小趙觸動不小。“我可不想付出比別人多的時間和金錢來完成自己的學業。”此前,剛進校門的小趙玩得不亦樂乎,成了名副其實的“網蟲”。

  “按學分收費,會讓每個同學重視每一學分的學習,可有效地建立起努力學習的激勵機制。”中國傳媒大學副教授王燦發博士表示,以往有一些大學生抱著60分萬歲心態,在大學裏混日子,只要不犯大錯,時間一到便可畢業離校。實行按學分收費,可以一定程度上“逼迫”整日無所用心的學生認真學習以能在正常年限內修習完課程,從而起到節約高校培養成本與教學成本並敦促學生認真學習的效用。

  教育資源有限,按照經濟學的成本原則,你佔用了更多的資源,就得付出更大的代價,你4年完不成學業,就得多交學費。優秀學生則可以縮短大學學習時間,為進一步深造贏得時間。“大學按學分收費更能體現獎優懲劣的價值趨向。”王燦發説。

  那麼,“按學分收費”對學校會有什麼觸動呢?

  “‘按學分收費’是教學成本的體現,可以提高學校的辦學‘成本意識’。”復旦大學副校長蔡達峰曾這樣表示:對學校來説,現實的情況是,不同專業的教學成本是不一樣的。目前按學年收費的制度掩蓋了這種差異。按學分收費,其實是“按專業收費”。現在上海高校各專業收費標準有所不同,大多按照“熱門”、“不熱門”等粗略劃分,而按學分收費,將進一步細化不同專業的收費標準。同為熱門專業的兩個專業,教學成本也不一樣,收費標准將有所差異,這樣,考生在報考專業時會更理性。

  實行學分制,課程必須“保障供應”,這是按學分收費的基礎。蔡達峰認為,推行按學分收費,首先要有豐富的課程資源,這是學生在收費改革中真正得到好處的標誌;其次要有一套開放、有序的選課政策和相應的技術平臺,這將保證按學分收費的可操作性。“當前儘管給學生提供了選擇空間,但仍無法像功能表一樣點菜,原因在於擴招後大學教師資源並不充足,課程設置滿足不了學生需求。”

  高校收費問題一直很敏感,有關部門一而再地下禁令。真正按學分收費,對學校的觸動更多的是在按學分“計費”上,因為這牽涉到學校的人事、分配、教學管理、後勤管理等各方面,是一個巨大的挑戰。高校按學分收費,在投入總量不變情況下,收費標準只能等於或高於原收費標準,如果低於原有標準,在沒有增加其他經費來源的前提下,學校教學就難以維持。

  此外,實行學分制,有利於各校教育資源共用。各大學間、各學科間、各教授間的競爭,在學生的選擇面前,就要激烈起來了。那時,有的教室擠破頭,有的教室空蕩蕩。因此,“成本意識”提高的同時,教師提高開課和授課的“品質意識”也將成為按學分收費的題中應有之義。

  按學分收費難點何在?

  念好改革的“真經”,切實建立現代大學制度

  上海大學是全國最早實行完全學分制的高校。6年前,上海大學開始按學分收費。根據上大目前的收費方式,每個課程在吸引到一個“基本班”學生的前提下,吸引更多學生的教師將得到更好的酬勞。然而,那些對課堂紀律和考試通過要求比較“松”的教師有可能受到更多“懶學生”的青睞。

  “這樣的情況有可能出現,這就要求學校建立一個對教師的科學、全面的評價體系。”21世紀教育研究院副院長熊丙奇教授認為,不僅如此,按學分收費首先要進行高等教育的全面成本核算,不能把“科研成本、行政成本都轉嫁到學生身上”。在他看來難度不小,如全面以學分為準繩,儘管跨越了院係,但院係間的利益分配、教師的津貼計算“跨不過去”,這可是個龐大的核算體系。“彈性學制會不會增大學校管理成本?此方式會不會給變相亂收費找到理由?”這些不能不引起人們的擔心。

  學分是以平時的測驗、考試成績評定的。“這也讓按學分收費存在隱憂,”長春理工大學法學研究中心副主任張闖認為,有部分高校與教師難免會在學生重修學分上做文章,比如人為增加考試的難度、更為嚴苛地批改試卷等,從而達到增加收費的目的。部分學生則通過與教師“搞好關係”乃至於通過賄賂手段以按時修完學分,從而存在誘發校園內不正之風的風險。

  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高校教務處負責人也認同這種説法,要真正實施“按學分收費”,還有很多問題有待解決,比如:學生的自主選擇與學校的教學設計有衝突,怎麼辦?師資短缺,學生可選的課程不多怎麼辦?實行學分制是個系統工程,涉及收費制度、學籍管理制度、人事制度等各方面的改革。

  “最怕按學分收費之後,學生把自己和老師、學校之間的關係看做是單純的經濟關係。”一些高校在接受採訪時流露出這樣的擔憂。某高校負責人説,按學分收費後,高校“公益”的一面可能會被誤解,認為大學走向市場化,顯得更加功利;而有些學生可能陷入唯學分論,“畢竟大學是教書育人的,學生不單純是為了獲得學分。”

  熊丙奇表示,做好按學分收費的改革,需要高校改變基本的制度環境,切實建立以自主辦學、學術自治、教授治校、學生自治為基本特徵的現代大學制度,這樣才能真正念好改革的“真經”。

編輯:何建峰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