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標題文檔
 
 
馬英九就職兩年 兩岸政策有四大成就
 
 
來源:台灣網      日期:2010-05-21 10:36

 

  今天是馬英九就職兩週年的日子,島內各界都以“期中考”的眼光來檢視他過去兩年來到底做了什麼事,媒體甚至以民調的方式請民眾打分數。臺灣《中央日報》網路報今天發表社評指出,如果以“期中考”來看,馬英九在兩岸關係這一科有四大突破性的成就,值得我們深入分析。社評摘錄如下:

  在民進黨執政時期,在兩岸關係上一直採取對抗的策略,包括否認“九二共識”、高唱“一邊一國”、推動“公投”、以臺灣名義加入聯合國、煽動“公投綁大選”、大搞“烽火外交”以及進行“去中國化”等等,使得兩岸關係經常處於緊張的局面。在這種情勢下,國民黨的和解主張一直被抹黑為“親中賣臺”,會讓臺灣失去“主權”,被中國統一等等。2008年5月20日馬英九就職之後,立即推動兩岸和解,兩岸隨即在“九二共識”的基礎上恢復協商,並且在兩岸舉行了四次海協海基兩會領導人會談,簽署了12項協議,實現了海空運直航大三通,大陸觀光客也得以到臺灣來觀光。幾乎所有的民調都顯示,儘管有部分民眾心懷憂慮,但絕大部分臺灣民眾都支援馬當局的兩岸政策。換言之,民進黨執政8年和國民黨執政兩年剛好提供了一個對比,也證明了國民黨的兩岸和解政策是一個可行的方案。

  民進黨執政期間,兩岸對立,彼此互不信任,使得雙方都陷在所謂的“囚犯困境”中。根據賽局理論,在“囚犯困境”中雙方如果沒有互信,雙方所做的決定是對雙方都不利的決定。以“烽火外交”為例,雙方都認為對方會挖墻腳,因此一定會主動去挖對方墻腳,結果雙方都被第三國要脅,彼此都付出了很高的代價。

  要突破“囚犯困境”,雙方一定要建立互信。當然,信任有領域之別,程度之分,也需要有資訊交換的機制。過去這兩年來,兩岸之間透過多次的協商與溝通,已慢慢累積互信,彼此釋出的善意,也都得到對方善意的回應。有了這些互信做基礎,雙方在許多議題上就可避開囚犯困境。以“外交”來説,“活路外交”或“外交休兵”成了兩岸共同的選擇,雙方都不再受第三國要脅,“金援外交”的醜聞也不會再出現。

  國民黨當局兩岸關係的第三個成就是建立兩岸交流的可管理性。在民進黨執政時期,由於對抗與鎖臺,許多經貿活動都化明為暗,使得“有效管理”徒托空言。現在由於當局大幅鬆綁的開放政策,企業可以開大門,走大路,既節省了營運成本,公司治理也得以落實,臺當局更可以進行有效的管理。自去年開始,兩岸有關貿易的統計數據,差距已開始縮小,即是明顯的例子。

  最後,我們要特別強調,臺灣價值透過兩岸之間的密切交流,更能彰顯其不凡與特殊。換言之,在交流的過程中,尤其是大陸觀光客來臺旅遊,親身體驗臺灣的生活方式、多元文化與好客熱情,反而能讓大陸民眾了解臺灣社會的價值與軟實力。

  兩岸的和平發展,雖然未來仍有不少挑戰,但過去兩年的成就已證明了這是一條正確的道路,我們希望兩岸都能堅定地走下去。

 
編輯: 徐維彬    
  查看/發表評論
 
  友情連結 外交部 中共中央統戰部 國務院臺辦 國務院僑辦 國務院港澳辦 中國和平統一促進會 中國僑網 中國海外交流協會 中國僑聯 中華海外聯誼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