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428凈選盟大集會時,走上街頭的年輕人為數不少,顯示大馬年輕人政治意識逐漸提升,因此,年輕選民被形容為來屆大選的造王者。(新加坡《聯合早報》資料圖片)
中新網11月22日電 據新加坡《聯合早報》報道,自馬來西亞上屆大選以來出現的一系列社會運動,包括乾淨與公平選舉聯盟集會、彭亨州關丹的環境抗爭運動等,觸發了馬來西亞年輕一代的公民意識覺醒。
這些社會運動以追求社會正義和公民權益為出發點,容易獲得各族群的認同與響應,進而引發馬來西亞産生超種族政治的勢態。
馬來西亞著名評論人陳亞才發現,凈選盟在2007年首次舉行大集會時,參與者以馬來人為主,華人只佔了10%左右,而且大部分是年輕人。到了去年7月9 日的第二次凈選盟集會,華人佔了約30%。到了今年4月28日的第三次集會,華人的比例上升至40%左右。這顯示凈選盟的訴求獲得跨族群的認同與支援。
另一方面,政治觀察家指出,地方性的環境抗爭運動有全國化的趨勢。民意調查則發現,這類環保運動將會衝擊選情。
去年3月,關丹人不滿政府在沒有進行全面評估的情況下,批准澳大利亞公司萊納斯(Lynas)在關丹設立稀土廠,成立了拯救馬來西亞委員會、綠色盛會委員會和反萊納斯聯盟,展開曠日持久的反稀土運動。
人民公正黨的關丹區國會議員傅芝雅受訪時説,國陣政府一直不願正視民間對稀土廠及環保的訴求,造成民怨不斷積累。她相信國陣的支援率已受到稀土計劃的影響。
陳亞才説:“吉隆坡人跑去關丹支援當地的環境維權運動,就顯示這已不是一個地方性的問題。”
除了關丹,彭亨州勞勿和柔佛州邊佳蘭的民眾,也先後發起反山埃採金運動和反石化計劃運動,環境抗爭運動似有燎原之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