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北京在大槐樹的樹蔭下有了摩登氣息,胡同盡量保持低調、安靜的氣氛,讓城里來來往往的人不斷給它新的詮釋。越商業的地方越易失去它的吸引力,反而是那些和環境融合、悄悄藏匿起來的店面得到垂青。
7條道路,一種相似感。分布在北京內城東南西北的這幾條街巷,有濃厚的本土味道,也都有中國傳統物質文化遺產的痕跡。古建築、胡同、古樹還有四合院,哪一樣不承載著厚重的歷史?
國子監
商業氣氛: 逛客成分:50%老外,40%遊客,10%文青

辟雍殿是國子監的核心部分,曾是皇帝“臨雍講學”的課堂。
讓人不由心生崇拜的聖地。它過去叫成賢街,名字很有書卷氣。街面寬敞,國槐蔭蔽,里面的國子監和孔廟既是文物保護單位,又是會合國際設計師一同打造的高級會所。雍和宮的香火熏得這里頗有仙氣,情不自禁地要在這兒懷古並且做夢。
散漫在這條街上,老北京大小胡同的味道被一一捕捉,先哲遺留的文化神韻也被體味到,最重要的是還能滿足一把慢節奏生活。
從雍和宮地鐵站出來,視野里是街道上的車水馬龍和路旁熱賣香火的店鋪。猛抬頭,寶藍底的匾額上“成賢街”三字赫然躍入眼簾。而街口卻還豎塊路牌,寫“國子監街”。這條街該叫什麼?清代前稱成賢街,清乾隆後改稱國子監,直至1965年被正式定名為國子監街。不過直到今日,成賢街與國子監街還一直被混用著。
轉入街巷,瞬間,剛才的喧囂似被屏蔽,越往里走,安靜閒適的氛圍愈發凸顯。懷著一顆敬仰之心踏入重疊千百年足跡履痕的國子監和孔廟,體味先人存留的文化神韻和遺跡。要提醒的是,有兩個售票口,從孔廟進入門票每人20元,而從國子監進入則每人70元,前者不含導遊,後者已含導遊和祭孔大典。出來後,不妨逛逛小店,國子監街上東邊有不少庸俗的工藝品店和買賣香火、起名字的店面,頗為無趣,不逛也罷。往里近西邊的一段進駐了不少的咖啡館、工作室、精品店等,倒是值得一瞧。相對來說這里較安靜,不妨放慢腳步,留給自己一個慢節奏的空間。
古典與小文藝相融合之地,充滿風雅情趣,享受慢節奏的生活。
古物:
這條街道最有名的標志性建築莫過于孔廟和國子監,依“東廟西學”規制,孔廟在東,國子監在西。國子監是明清兩代的最高學府,距今已有700多年歷史。建築布局相當講究,稱得上是古典建築文化的完美體現。乾隆皇帝曾稱讚“京師為首善之區,而國子監為首善之地”。國子監街有四座牌坊,這也是北京僅存的建有四座牌坊的古建街,街道以古樸、低調氣質,“大隱于市”。走進這樣的地方,想要不產生點“歷史的滄桑感”都很難。
今象:
歷經滄桑年華的國子監,如今已和尋常百姓融成一片。流連于此,濃鬱的古典文化氛圍,及現代文藝與傳統相融合的閒適氣息撲面而來。這里和南鑼鼓巷一樣,也有些特色店鋪,如敘香齋、LOST&FOUND、秀冠咖啡、甲28號工作室、喜鵲咖啡館、雲來集、盛唐軒、遇趣軒等,店鋪不密集,稍不留意則錯過。與已極度遊客化的南鑼鼓巷相比,這里更為寧靜,且文化氣息大于商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