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江蘇菜點中,按地方風味可分為:淮揚、金陵、徐海和蘇錫。蘇錫為蘇南一帶有名的城市:蘇州和無錫,其風味特色小吃也是很有名的。
一、小籠饅頭:無錫名特小吃,始于清同治二年,迄今已經有百余年歷史。因皮薄、餡重、鹵多、色白而馳名。
基本制作工藝是:面粉、老酵面按4:1的比例混合,用熱水燙揉成面團,加鹼水搓勻揉光,搓成條,揪成劑子,搟成皮;肥瘦肉按3:7的比例搭配,絞碎後加入醬油、白糖、味精、精鹽、料酒、蔥、姜拌和,並逐次“吃水”攪勻,再加入適量的肉皮凍,即成餡心。取皮包入餡心,捏成褶紋整齊的包子,即成生坯,入小籠蒸熟即成。特點:皮薄餡重鹵足,外形美觀,餡心鮮嫩可口。
二、馬蹄糕:蘇州著名小吃。蘇州稱之為“條頭糕”,因其糕面粉有桂花,亦稱“桂花馬蹄糕”。該糕呈條形,白玉色的糕上布滿金黃色的桂花,既美觀又香甜軟糯,制作于農歷中秋,桂花盛開季節。
基本制作工藝是:預先把糯米磨成粉,隔日與白砂糖和少量水拌和,經過一夜,使水浸入粉粒中,來日清晨用木圓蒸桶放在水中,利用蒸汽,隔水將粉蒸熟,取出倒在臺板上,用布包住,趁熱用手按實,壓平,切成小塊,搓成若幹長條,表面粘上桂花即成。
特點:柔軟滑嫩,香甜可口。
三、王興記餛飩:無錫著名小吃,又名“大餛飩”,因形如“簸箕”,亦稱簸箕餛飩,由面粉、豬肉、青菜等制成。
基本制作工藝是:面粉加入鹼水及清水調成硬面團,揉透通過搟、壓,切成梯形皮子;青菜洗凈,燙後擠去水分,與榨菜分別剁成末,放入豬肉餡中,調好味即成餡心。取餛飩皮一張,包入餡心,捏成簸箕狀,入沸水鍋煮熟。碗中放入味精、熟豬油、蒜花、肉湯,把熟餛飩撈出,上面撒蛋皮絲、香幹絲即成。
特點:湯汁釅醇,皮薄筋韌,肉餡鮮美。
編輯:鐘寶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