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小吃歷史悠久、品種繁多,有艾窩窩、炸醬面、褡褳火燒、驢打滾、豆汁、炒肝、爆肚、鹵煮火燒、炸糕、灌腸、焦圈等。過去,小吃都在廟會或沿街集市上叫賣,人們無意中就會碰到,老北京形象地稱之為“碰頭食”。隨著時代變革,現在北京大街小巷涌現出不少小吃店,經營著原汁原味的京味小吃,深受本地居民和外來遊客的喜愛,曾經走街串巷的小本買賣如今變成了餐飲行業的“大生意”。

北京九門小吃正在銷售的各類冰糖葫蘆(11月3日攝)。 新華社記者邢廣利攝

北京九門小吃奶酪魏的廚師在展示奶油炸糕(11月3日攝)。 新華社記者邢廣利攝

北京九門小吃恩元居的廚師端出一盤剛做好的炒疙瘩(11月3日攝)。 新華社記者邢廣利攝

北京京味精小吃店身著傳統服裝的店小二將菜碼倒入盛面的大碗,現場為顧客調制炸醬面(11月4日攝)。炸醬面由菜碼、炸醬拌面條而成。將黃瓜、香椿、豆芽、青豆、黃豆等做成菜碼備用;將肉丁及蔥姜等放在油里炒,再加入黃豆制作的黃醬或甜面醬炸炒,即成炸醬,備用。面條煮熟後,撈出盛入碗內,再澆上炸醬,拌以菜碼,即成炸醬面。 新華社記者尹棟遜攝

北京九門小吃德順齋的廚師在制作油酥燒餅(11月3日攝)。 新華社記者邢廣利攝
編輯:鐘寶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