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遊瀘州分水嶺 一把油紙傘引發的眷戀

時間:2011-10-20 13:36   來源:江蘇網旅遊

  所屬地區:四川瀘州  適合人群:所有人出遊難度:輕松

  適合天數:1天花費預算:100元適合時間:全年

  制傘師傅靈巧而快速地將一張張拓印有花紋的紅紙片粘貼在傘架上,不一會兒,一把紅紙傘就頗具有雛形了。然後他將紙傘對著初陽仔細地檢查起來,陽光透過圓盤似紅紙傘面,狀如一團燃燒的紅雲;而紅雲里團飛的雙鳳,細細觀賞,妙趣橫生,倣佛要迎日飛騰而去。

  盛開

  來到瀘州,就為看看那油紙傘。這回去玩,見著了著名的傘王畢六富(又名畢六福,是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油紙傘制作技藝國家級傳承人)。老先生很熱心,一邊帶我們參觀,一邊滔滔不絕的介紹著老傘的工藝。這制傘的手藝,看著真是令人稱奇,說著說著,老先生還親自上手了。只見他靈巧而快速地將一張張拓印有花紋的紅紙片粘貼在傘架上,不一會兒,一把紅紙傘就頗具有雛形了。然後他將紙傘對著初陽仔細地檢查起來,我這才發現,剛才還不可辯白的那些淩亂紙片上的圖紋,現在居然就這樣神奇地組合成了一則“雙鳳朝陽”的吉瑞圖案。陽光透過圓盤似紅紙傘面,狀如一團燃燒的紅雲;而紅雲里團飛的雙鳳,細細觀賞,妙趣橫生,倣佛要迎日飛騰而去。

  風車般的傘骨

  小小一傘工序百道

  據畢老先生介紹,現在分水嶺的油紙傘制作,承襲了很古老的手工工藝,選才上就極為嚴格。傘胚用料是產于瀘州納溪一帶的楠竹,傘托則須選用大山里多年生的岩桐木,而表貼傘面的紙張則一直都是從貴州進的土法皮紙,這一點,《天工開物》就有記載了:“凡糊雨傘與油扇,皆用小皮紙”。

  除了材質的精挑細選,分水油紙傘的制作工序更是繁復之極。畢六富說,從開料起到制作完畢,一把傘要經歷號竹、做骨架、上傘面、繪花、上油幾個大流程上百道工序,使用上百種工具,沒有半月的功夫是完不成的。這回好好見識了一下印象中很傳奇的抹桐油。入手上油到收手抹油,制傘師傅的手熟練的在三上跳著舞蹈一樣,完成後,仔細去看,還真是均勻啊,沒多少年的手藝,那還真是不行。除了抹桐油,真正讓畢老引以為傲的還是他家祖傳下的“滿穿傘”絕技——用五色絲線穿渡二千多針,竹跳開關,一片雙檔,一望而氣度非凡,精美絕倫,堪稱傘中絕活。感覺做傘的手,就像一個個舞蹈家,翩翩起舞。

  古老的石頭印刷機

  我最沒想到的是,制作油紙傘居然也是靠天吃飯。“太陽大了不行,陰雨綿綿也不行。”因為氣候會影響傘骨的成型和紙面的平整,“如果傘骨彎曲了或傘面起殼起皺了,那所有的功夫就白搭了。”所以,每造一批傘,畢六富的心都會被揪起來,收看天氣預報也就成了他每天雷打不動的習慣。

編輯:陳葉群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