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屬地區:內蒙古自治區鄂爾多斯市達拉特旗 適合人群:學生/自駕族/上班族
出遊難度:中難 適合天數:3天 花費預算:900元
適合時間:4-6月、9、10月
庫布其沙漠為中國第七大沙漠,“庫布齊”蒙語意為“弓弦”。對畫家來說,700里黃河宛如弓背,迤邐東去的茫茫沙漠宛如一束弓弦,組成了一張巨大的金形弓;對詩人來說,這里沙漠浩瀚、長河如帶,沙海蒼茫、朝日渾圓,是一派如詩如畫的大漠風光;對旅人來說,這里是天堂,也是地獄,更是將靈魂放逐的烏托邦。
只身天涯 作者:空遊無依
庫布其印象——流轉于黃河上的“弓弦”
點擊Google Earth圖標,屏幕彈出一片深邃的夜空,正中央一個以蔚藍為主色調的球體,緩緩轉動,靜止。明黃的線條正在一段一段地勾勒出國界線。凝視,就象電影《2001太空漫遊》中以純能量生命形態存在的星孩,正在宇宙中凝視著我們生存的這個星球。在搜索欄鍵入“庫布齊”,回車--球體微微一縮,突然在眼前飛速擴展,放大,迎面撲來,倣佛我正在從幾十萬公里外的太空以亞光速向著地球俯衝。幾秒鐘微微眩暈的快感突然懸停半空,眼前模糊的地圖正在一格一格地清晰。視覺鎖定一條暗黃的色帶,由西往東,橫亙于黃河“幾”字形大走勢內部的河套地區,繃住黃河大拐彎,形成一張弓——中國,內蒙古,庫布齊沙漠。沒錯,“庫布齊”在蒙古語里,就是“弓弦”的意思。
沙漠,和草原、溪流、山谷、湖泊一樣,是參差多態的地球環境的一部分。不同于後者給人帶來溫和親切的感覺,沙漠象徵浩渺嚴酷,令人心生敬畏。在旅行者眼中,舒適和壯闊這兩種感覺是大自然景觀之美的一雙翅膀,相互對稱。此時此刻我坐在涼爽安靜的房間里試圖在電腦上勾勒出我曾經走過的沙漠之路,希望回到彼時彼刻,去捕捉一些身體和內心的壯闊感受。
趁著端午小長假,我與21位旅伴長途奔襲,一夜未休,由北京到達包頭,又馬不停蹄,往南過黃河進入鄂爾多斯市達拉特旗,經過一個叫做解放灘的鄉鎮,稍事休整,再往南十幾公里,就到了庫布齊沙漠的邊緣。

溫暖的寂寞 作者:華氏
放歸大漠——掙扎在地獄與天堂的兩天一夜
出于對沙漠的敬畏,又大部分旅伴都是第一次來庫布齊,大家嚴格按照攻略要求把自己全副武裝起來,雪套,寬檐帽,防曬霜,墨鏡,手杖,魔術圍巾等等。後來的事實證明,每一件裝備都在發揮作用。一踏入沙地,細如粉塵的沙子就沒過腳面,深一腳淺一腳地邁過固沙帶;穿過稀薄的邊緣植物帶,仍然是深一腳淺一腳;進入沙漠腹地,你才知道需要這樣如同重病初愈深一腳淺一腳地直到徒步結束。沙漠是一個又一個的沙丘組成的,沙漠徒步,也就是不斷地翻越沙丘的過程,爬升時,走上一步,陷下半步,下降時,浮沙沒至膝蓋,一步滑出三步遠,拔腳時騰起沙雲,如同雲中漫步。陰天是好運氣,庫布齊位于內蒙古高原,海拔1200米左右,所以剛開始並不覺得很熱。但隨著進入沙漠腹地愈來愈深,仍然開始感覺到紫外線的強烈,雖然擦了厚厚的防曬霜,還是覺得裸露在外的皮膚隱隱作痛。汗也出來了,風不小,很快就吹幹了,隨著運動強度加大,汗不停地出,不停地被蒸發,衣服上析出雪白的鹽漬。
不知翻過了多少個沙丘,大家開始出現了疲態,許多人都是第一次沙漠徒步,甚至第一次參加戶外徒步活動,有人開始叫苦,越走越慢。我卻鬥志激發,汗已出透,熱身結束,體能進入持久狀態,爬上一個大沙丘,放眼四望,茫茫沙海,無邊無際,沙地楞楞,紋理清晰。風聲嘯嘯,沙浪伏起,涌成山,山脊如斧刃;陷則成渦,成鬥,成倒置的金字塔。沿刃脊行走,細沙從兩檐滑下,如展開一層薄綢。沙細如塵--想象時間的灰燼,無邊無際的時間,在每一粒細沙里,無邊無際的細沙,在你的視覺里。獨立沙丘,大口喘氣,吐掉嘴里的黃沙,長聲呼喊,有些蒼茫的意思。
柳溝河是黃河的支流,由南向北貫穿庫布齊沙漠,形成沙漠里的一帶綠洲,我們的領隊把柳溝河的一處名為龍頭拐的地方作為休息補水點。水是地下泵出來的,清冽可口。水源周圍的沙漠植物異常茂盛,有一種灌木,應該是駱駝刺的一種,生命旺盛得不知如何表達,于是開著濃密得不可思議的花--是在讚美天堂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