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歲初開,各地都在預計和制定G D P增長計劃、CPI調控計劃。于個人而言,各種工作計劃、學習計劃、出遊計劃也提上了日程。一年之計在于春,是句老話。不得不承認的是,相比父輩,我們並不是更有計劃的人。習慣出遊的人大多知道,太完美的旅行計劃,也如歌里所唱“太理想的一切,都不可接觸”。
這並不影響我們把出遊當作一個假定理想。這個理想,沒有遠大和渺小之分,無論你是計劃周遊全世界,還只是想找個可以呆的旅館,成日宅在里面睡覺、看電視,過居家生活;也不管你是一個人上路,還是和父母、孩子或者戀人。
近來流行一個遊戲:給自己寫一封信,寄給許多年後的自己。在這個即將煙霧彌漫的春天,讓我們也抓起筆,寫出一份給自己的旅行計劃書。如果給自己一個旅遊度假的時間,你會計劃一次什麼樣的旅程?你理想中的旅遊是什麼樣的?
此次,旅遊時代記者集體出動,各自草擬了一個自己的新年私人旅行計劃。在這份完全個人化的旅遊方案中,並不適合遊人照單全搬,雖然它只適合蕓蕓眾生中某一個或者某人出行其中的一小部分,但也從實際層面上,為打算出行的朋友提供了一種可能,這份計劃書並不天馬行空,也不華麗,而是實實在在的私人出行參照。
白日放歌須縱酒,青春作伴好還鄉,說的也只是其中一種理想出行狀態。其實,出遊最大的困難是作出決定,當你把旅行計劃好,決定出發之日,你就已經克服了旅行最大的天敵。
2011旅行計劃書之親子互動——西藏遊歷 閱讀大地的故事
在藏傳佛教的輪回轉世說法中,今生哪怕到了60歲時還在學習,都將會為來生做儲備。而古人的說法“讀萬卷書、行萬里路”,讓旅行的過程也同樣意味著一種學習———學習和吸納自然萬物帶給我們的教誨。
按照此種理解,每行走一處,所見所聞都可以成為一個學習的機會,而這樣的機會當然要帶著孩子一起。在旅行中分享每一份苦樂,學習自然生態的常識、建立尊重自然規律和環保的觀念;學習理解和寬容,接納不同地方的不同生活方式、觀念;學習忍耐和順遂,建立更廣博的胸襟和人生態度……
基于這樣的理念下,目的地和形式變得不那麼重要,從中可以聽到、看到和學到什麼,才是一次親子旅行,孩子和你共同獲得的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