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保存最完好的十大古城牆[圖]

時間:2011-06-28 10:48   來源:網易

  城牆,作為歷史的文物,隨著歷史的發展進程,已完成了它的歷史使命,冷兵器時代那種防衛功能早已消失。200多年的清代康熙、乾隆時期,就已經把長城視作“但以雄關存舊跡、但留形勝壯河山”的歷史遺物來保存了。一般城市的城牆,真正作為歷史遺物退出歷史舞臺,是在全國解放,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之後。在建國之初的中央人民政府政務院和文化部發布的文物保護法令中都把城牆作為文物中的一項列入了保護的范圍。但是由于自然和人為的因素,特別是“文化大革命”和極左思潮的影響,使許多有重大歷史、藝術、科學價值的古城牆遭受了破壞。據初步估計,長城保護較為完整的只佔約百分之五、六而已,還能看出痕跡的也不過百分之幾,可以說是鳳毛麟角了。尚留局部或殘好相間的古城牆,也已不多,大多數古城牆已完全消失了。為此古城牆的保護,已刻不容緩。特別是在城市建設大發展,商業性大開發中,保護鳳毛麟角的古城牆,歷史文化名城的重要標志尤為重要。不久前,內蒙古自治區包頭古長城被推掉、湖北襄樊樊城古城牆被夷平毀壞。目前特別要重視小城鎮和村莊城牆的保護,以免在城鎮村社大開發中使有價值的城牆遭到破壞。“保護為主,搶救第一”的方針,對古城牆來說,仍然十分重要。

  關于城牆的修復和復原問題,半個世紀來一直不斷在進行。長城的維修工程,做得最多,取得了很多的經驗,自1984年鄧小平同志寫了“愛我中華,修我長城”的題詞之後,把長城的各種保護維修又推向一個高潮,不僅使許多行將消失的長城城牆與關隘、城堡得以免除消失之災。而且也推動了其他城市村鎮城牆的維修工作,北京、南京、平遙、荊州、襄樊、興城的城牆等等都得到了搶救保護。

  城牆是體量極為宏大的文物,不少的城牆被列為各級文物保護單位,有的還列入了世界遺產的名錄,很多城市的城牆對于我國幾千年的社會發展歷史、政治經濟、軍事防禦工程技術等科學研究都有重要的意義。城牆在發展旅遊事業中,更是起著重要的作用。北京、南京的城牆城門、平遙的城牆城門、西安的城牆城門、臨海的城牆等等都成為歷史文化名城旅遊參觀的重要景觀景點。

西安城牆

  陜西省西安市城牆是明朝洪武三年到洪武十一年(公元1370----1378年),在唐代和元代城牆基礎上擴建的。平面呈長方形,頂寬12-14米,底寬15-18米,周長約13.7公里。城牆外有寬20米、深10米的護城河。牆面用青磚包砌,厚重堅實,東西南北四面均開設城門。城門上建有城樓、箭樓、閘樓、巍峨淩空,氣勢宏偉。城樓與箭樓之間有甕城。城四角各有一座角樓。這是我國現存唯一完整的古代大型城垣,現已將城牆辟為環城公園。

編輯:王曉蕊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