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時下日本地震引發的搶鹽熱,讓人驚慌失措,超市商場里的鹽均已售罄,不要急,樂途小編帶你去國內著名的“鹽城”採些鹽,這些“鹽城”不僅鹽多景美,還流傳著美麗的傳說,而千年鹽田更是散發著悠悠古韻!
黑井古鎮 破而不衰的千年鹽都
因鹽而興,又因鹽而衰,千年鹽都黑井是一個充滿傳奇色彩的古鎮。當年的金粉浮華之地,伴隨著絢爛之花的凋零而歸于平淡,平淡得幾乎不為世人所知。
黑井鎮距昆明市約200公里,成昆鐵路、龍川江穿境而過。因“黑牛發現之井”產鹽得名,簡稱“黑井”。這里上繳的鹽稅一度佔據著雲南全省的一半左右。自漢代開始,黑井便成為客商聚集之處,各種文化滲透,形成了中原文化與地方、民族文化相融合的多元文化體係。
黑井古鎮
黑井古鎮位于恐龍之鄉祿豐縣,自古以來是個產貢鹽的地方。它依山伴江,是個久封于龍川江河谷中已經差不多一個世紀的小鎮。在距今4000年前的新石器晚期,彝女阿招在黑牛的引導下,發現河邊山腳處有鹵泉自然溢出。從此,黑井先民採鹵而食;青銅器時代,他們掘池儲鹵,用原始的薪炭法制鹽;南詔時期,掘池汲鹵,用釜煎鹽,黑井鹽成為專供王室的貢鹽;元代,中央置威楚路提領管黑鹽井鹽運使司。但在這兩千年中,黑井僅僅開挖了兩三口鹽井。明洪武年,黑井設正五品的鹽課提舉司,直隸于省。中央從應天府遷來64名身分非同一般的灶丁,大力開發黑井。經過數百年發展,到清朝,黑井鹽業到達鼎盛,鹽稅竟佔到雲南鹽稅64%。解放前,黑井設場務公署,但海鹽的“入侵”,使昔日富甲一方的鹽都,因失去支柱而走向衰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