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摘要:北京時間2010年04月14日07時49分許,青海省玉樹藏族自治州玉樹縣(北緯33.1,東經96.7)發生7.1級地震,震源深度33千米。震中在縣城附近,可能有較大破壞力。
特別提醒:遊客如果非必要,暫時不要赴當地旅遊,已經在當地旅遊的遊客要注意安全。

自青藏鐵路開通之後,玉樹可能成了最後一片神秘藏域。
我是個過客,在走過的地方,留下的是眷戀,帶走的是牽挂。我只有一個承諾───我還會再來。
了解玉樹是從玉樹的歌舞和賽馬會開始的。一個偶然的機會,從朋友那里借到一盤錄像帶,拍的就是玉樹一年一度的賽馬會和玉樹的幾個景點。從此,那偉岸粗獷的康巴漢子、戴著華麗頭飾的玉樹婦女、震天動地的康巴舞蹈、驚心動魄的馬術表演,還有一千多年前文成公主進藏時留下的文物古跡……凝成了我心中久久揮之不去的玉樹情結。

美麗的玉樹
轉過一個小山口,便是一座有如船頭般的山崖,小路順崖角分成左右兩條,左面有一個小緩坡。我決定先到緩坡上面看一下,再決定是向前走,還是回頭。慢慢 地爬上小坡,不經意向前一望,不禁一陣的眩暈,心好像真的從口中跳了出來,眼前分明是一座嘛呢山,我以為自己是高山反應,眼花了,趕忙閉上眼睛,又深吸了幾口氣,又睜開眼,沒錯,眼前確確實實是一座嘛呢山。
我到過藏區的很多地方,見過各種各樣的嘛呢石、嘛呢堆、嘛呢石牆,但是,像眼前這樣將整座山都刻滿經文的,不是親眼所見,根本就難以想象。山上的經文字體有大有小,有的是用古藏文刻的,有的是用古印度梵文刻的,隨山就勢,但又疏密有序,無處不是匠心獨運,這氣勢和韻味根本是用語言無法表達的。更難以想 象的是,在如此高的海拔,在這光滑如鏡的峭壁之上,這些經文是如何刻上去的。當地有一種說法,在寒冷的冬季,將冒著熱氣的新鮮牛糞貼在崖壁上,經過一夜,牛糞就會凍在山壁上,刻工就可以蹬著這些牛糞梯,爬上山崖,開始刻畫了,不知這種說法是否可信。

信仰的海洋--嘉納瑪尼堆
別結古寺,下木它梅瑪山,向東12里,到了由二十多億塊嘛尼石堆成的新寨嘛尼堆。經幡飄舞,矚目的佛塔、經堂,浩蕩的嘛尼石,在艷陽照射下熠熠閃亮。附近很多藏民世代靠鑿嘛尼石為生,學著當地藏民,用5元錢買了刻有六字真言的一小塊嘛尼石,拋在嘛尼堆上,寄托自已人生祈願。嘛尼堆里的每一塊嘛尼石,善良信眾通往天堂的心靈窗口。湛藍天空下,望著通天的嘛尼石堆,恍然間想起新寨嘛尼堆創建人結古寺第一世嘉納活佛。200多年來風吹雨打,深深烙刻著這位高僧極富傳奇的生命和激情的嘛尼石色彩絲毫未褪。一世嘉納活佛未因逝去而像其他高僧般變得更加遙不可及,而是憑著智慧和力行真實地讓世人感受他的存在。他不僅修建了舉世聞名的嘛尼堆,還是玉樹的歌舞之父。每年夏季,他整理和獨創的100多種舞蹈,把玉樹變成歌舞的海洋。難以想象,幽暗經堂,苦苦冥想,如何飛出這奔騰熱烈的舞姿?肯定內心盈滿激蕩和眷戀,才使他的藝術如花般眩目迷人,如蒼鷹般驕健剛勁,在高原大地上神彩飛揚。
再次參謁新寨嘛尼堆,得知藏語“嘉納”即漢人之意,依此可推,嘉納一世活佛應是漢人。由此可窺當年玉樹商貿及文化交流的繁盛,以及藏傳佛教的寬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