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貴洛帶在三國時建鎮,傳說因蜀漢後主劉禪的玉帶落入鎮旁的八角井而得名。明末清初時期移民和“湖廣填四川”,使來自于異鄉的客家人在四川洛帶生了根。經過數百年的繁衍生息,洛帶古鎮形成了獨特的客家風俗和客家文化。
【關鍵詞】:成都旅遊洛帶古鎮旅遊實用攻略
感謝洛帶古鎮官網提供本文圖片!

位于四川成都東山的洛帶鎮是一個客家古鎮,于三國時期建鎮,原名甄子場,傳說是因蜀漢後主劉禪的玉帶落入小鎮旁的一口八角井而得“落帶”之名,後演變為“洛帶”。唐宋時,隸屬成都府靈泉縣,排名東山“三大場鎮”之首。
最佳旅遊季節
成都最佳的旅遊時間是3月至6月、9月至11月。
成都的氣候屬亞熱帶季風型氣候,由于四周高山環繞,又呈典型的盆地氣候。春天來得早,通常在春節前後就春暖花開。夏天由于盆地原因比較悶熱,秋天涼爽宜人,冬天無嚴寒霜凍。全年平均氣溫在16℃∼18℃。每年7、8兩月是雨季,春季和冬季少雨,冬天的氣溫極少低于5℃。一年四季日照少、多霧少風。

搜狐旅遊推薦景區看點
火龍節
洛帶的客家龍舞以“劉家龍”最負盛名,其名得于參加舞龍的都是江西籍客家人中的劉氏家族人。劉氏家族人在洛帶鎮已經居住了14代300余年之久,劉家吉慶節日在古鎮舞龍,也已有300多年的歷史了。劉家龍舞直接從中國古代龍舞發展而來,歷史悠久,家族內部傳承,且一直沒有中斷,因此,保存了較多的中國古代舞龍最原始的程序和古樸的儀式。水龍九節,夏日伏旱,水龍則大顯身手,是為祈雨。舞龍者皆赤裸上身,只穿一條短褲,上下騰挪;觀賞者用水槍、水盆潑射龍,前後追堵。客家人似水為財,潑得越濕,人越旺財,舞者和觀者攻防進退,煞是刺激,劉家龍也成為客家文化中最具吸引力的一項活動。
水龍節
洛帶古鎮的水龍節是客家最重要而獨特的節日,由于中原戰亂,客家人最早遷居至沿海一帶。沿海雨水充沛,物產富饒,客家人過著豐衣足食的生活。傳說因此客家人與東海龍王交往甚密。為感謝東海龍王適時下雨,客家人每年夏季皆以舞水龍慶祝豐年,相沿成習。
廣東會館
廣東會館于清乾隆11年(1746年)由廣東籍客家人捐資興建會館座北向南,主體建築由戲臺、樂樓、耳樓及前中後殿組成,呈中軸線對稱排列,復四合院結構,總建築面積3310平方米,大殿石柱上有楹聯多副。廣東會館是目前全國保存最完好、規模最宏大的會館之一,其風火牆建築風格在四川絕無僅有。由于其氣勢巍峨,已成為洛帶古鎮的標志性建築。
江西會館位于洛帶鎮中街,又叫萬壽宮,進門處可見一塊萬壽宮的牌坊,對面是一個大戲臺,中間是個大院壩,前中後三殿,里面還有個非常獨特小戲臺和廂房。是江西贛南移民在乾隆年間集資修建的,會館的布局小巧玲瓏,有曲徑通幽的意境,雕梁畫棟的回廊、屏風、戲臺等建築讓人嘆為觀止。
字庫
愛惜字紙、耕讀傳家是客家人的優良傳統。有字的紙不能隨便亂丟,任意糟蹋,都要集中起來焚燒。光緒流年修建字庫塔,就是專為人們焚燒字紙提供的場所,鐫刻于光緒六年的惜字碑即是有力的佐證。
去過的人這麼說
客家文化味道可能細細品味能感受到一些,但是本身的條件和環境又很難留住匆匆的過客。
雖說好多地方看得出來是翻新過的,但也有保護得不錯的老房子,有“古”的味道。
(責任編輯:曹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