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感謝搜狐網友“路隨心遠”提供本文圖片!
最佳旅遊季節
龍門景區一年四季都適合旅遊,不同的季節有不同的風景,特別是每年四月洛陽牡丹花會,洛陽市政府舉辦各種慶典活動,各景區也有豐富多彩的娛樂活動,那時是洛陽旅遊的黃金時期,遊客在旅遊的同時,還可以欣賞千年古都的多彩多姿的深厚文化。
搜狐旅遊推薦景區看點
龍門是一個風景秀麗的地方,這里有東、西兩座青山對峙,分為東窟、西窟,美麗的伊水緩緩流淌。龍門石窟始開鑿于北魏孝文帝前後,後來,歷經東西魏、北齊、北周,到隋唐至宋等朝代又連續大規模營造達400余年之久。密布于伊水東西兩側的峭壁上,共有97000余尊佛像,1300多個石窟。其中最大的佛像高達17.14米,最小的僅有2厘米。
奉先寺
龍門石窟中最大的一個窟,長寬各30余米。奉先寺的不平凡,在于中間那尊巨大的盧舍那雕像,實在是一件精美絕倫的藝術傑作。盧舍那佛像總高17.14米,頭高4米,耳長1.9米。據佛經說,盧舍那意即光明遍照。這尊佛像,豐頤秀目,嘴角微翹,呈微笑狀,頭部稍低,略作俯視態,宛若一位睿智而慈祥的中年婦女,令人敬而不懼。有人評論說,在塑造這尊佛像時,把高尚的情操、豐富的感情、開闊的胸懷和典雅的外貌完美地結合在一起,因此,她具有巨大的藝術魅力。

古陽洞
龍門石窟中開鑿最早,內容最豐富的一座,也是北魏時期的另一代表洞窟。古陽洞中有很多佛龕造像,這些佛龕造像多有題記,記錄了當時造像者的姓名,造像年月及緣由,這些都是研究北魏書法和雕刻藝術的珍貴資料。中國書法史上的里程碑“龍門二十品”,大部分集中在這里。“龍門二十品”代表了魏碑體,字體端正大方,氣勢剛健有力,是龍門石窟碑刻書法藝術的精華,歷來為世人所推崇。
搜狐旅遊推薦景區遊覽路線
西山石窟——東山石窟——香山寺——白園
西山石窟:北門——禹王池——潛溪寺——賓陽三洞——摩崖三佛龕——萬佛洞——蓮花洞——奉先寺——古陽洞——藥方洞--南門
東山石窟:南門——擂鼓臺三洞——文物廊——千手千眼觀音像龕——西方凈土變龕——看經寺——二蓮花洞——四雁洞——北門
香山寺: 南步遊道——蓮花池——鐘樓、鼓樓——天王殿——羅漢殿——石樓——九老堂——觀景臺——大雄寶殿——乾隆禦碑亭——蔣宋別墅——撞鐘(鐘、鼓樓觀景臺留影)——從後門經東山賓館進入白園
白園: 南大門進——南詩廊——琵琶峰——北詩廊——道詩書屋——樂天堂——青谷——正門
去過的人這麼說
*觀龍門石窟比觀雲崗石窟和莫高窟來得爽一些,所有的洞窟都裸露在外,沒有人為地加裝防護門等,只在外圍加了護欄,這樣每一處洞窟都能看得一清二楚,這可能與中原地區的氣候有關。莫高窟所處的戈壁自然風化嚴重,很多洞窟已經不對外開放,同樣價位的門票,莫高窟每人每次只能觀賞10個洞窟,趕上哪個是哪個,還不許拍照,進門就得存包。雲崗石窟的待遇也好不到哪兒去。而龍門石窟則沒有這些個繁文縟節,你樂意看哪兒就看哪兒,你想要怎麼拍照就怎麼拍照。
*如果你不是走馬觀花的話,西山石窟大概需要兩個小時。吃飯在龍門石窟里是個問題,我印象中除了一兩個小賣部之外,就再沒有其他的吃飯地點。我們耐不住饑餓,在小賣部買了十元一桶的方便面,就著自己攜帶的食物,也很開心的吃完了。

周邊景點推薦
白馬寺
白馬寺,位于洛陽市老城東約幾公里邙山南麓洛河北岸之間,是佛教傳入我國內地興建的第一座寺院。白馬寺初建于東漢明帝永平十一年(68年)。白馬寺是佛教傳入中國後由官方營造的第一座寺院。漢明帝時邀請天竺僧到中國宣講佛法,並用白馬馱載佛經、佛像到京城洛陽。漢明帝敕令倣天竺式樣修建寺院。為銘記白馬馱經之功,遂將寺院取名“白馬寺”。
少林寺
少林寺,位于中國河南省鄭州市登封的嵩山,是少林武術的發源地,禪宗祖庭,由于其坐落嵩山的腹地少室山下的茂密叢林中,所以取名"少林寺",以禪宗和武術並稱于世。